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徐州大会战·1938 > 1、蒙城阻击战

1、蒙城阻击战

作品:徐州大会战·1938 作者:龚晓虹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蒙城阻击战是第21集团军在皖北战场上同日军第13师团打的一场硬仗。第21集团军的第173师133团,在敌人步兵、骑兵、装甲兵和空军的夹攻下,用血肉筑成防线,抗敌四天四夜,终因弹尽援绝,除21名士兵生还外,全部为国捐躯。副师长周元将军英勇殉职,城池沦陷。

    1938年4月,第21集团军总部综合各方面的情报,判断津浦路南段的日军有向涡阳、蒙城进发的企图,便提前派遣少将参谋张众佩带两名参谋人员前往蒙城,察看地形,确定设壕筑碉的计划。可是因为大战在即,蒙城县长期征用不到民工,挖沟筑堡之事一拖再拖,没有得到实施。

    按照日本大本营对徐州的作战计划,在短时间内务必截断徐州后方主要交通线陇海铁路,形成大包围圈的态势,从南京方面抽调兵力两万多人,以第13师团为主力,配合各兵种,沿津浦铁路南段,陆续向安徽蚌埠集结,由蚌埠再向附近西边的怀远进攻。

    防守在怀远一线的中国军队第7军,对日军进行了3天的抗击后,经蒙城向西撤退。日军在怀远得手后,便以一支部队继续朝蒙城进发,其主力部队沿涡河北岸大道向西追击第7军。第13师团的机械化部队很快就到达了蒙城东郊。

    蒙城是皖北的一座小县城,地形易攻难守。土筑城墙很单薄,如果放置过多兵力,容易招致日军炮火攻击。这些,第21集团军总部的张众佩参谋都清楚。东郊附近有小村庄数个,村边树林浓密,勉强可作防御阵地。

    城北城西的郊外,地势平坦,村庄离城较远,对守城较为有利。城北面是涡河,不能徒涉,倒是一道天然防线。

    紧急赶赴蒙城的第21集团军的133团,在副师长周元的率领下,冒着倾盆大雨如期到达。周元当即侦察地形,部署兵力,构筑简易工事,把城内街市的巷战工事作重点构筑。第1营主力占领南门外小街市和南门楼顶,西城郊因地势平坦,敌人难以通过,只放少量兵力防守;第2营以1连占领北城外的河边街和西北角的小北门,其余为团预备队,在城内构筑巷战工事,团部搜索队70余人,在涡河北岸的村庄间活动;第3营的主力在东门外附近各村庄占领阵地。

    第133团是英勇的部队,曾在淞沪战场上同日军浴血奋战了20多天,积累了很多战斗经验。他们这次守卫蒙城,阻击日军北上徐州,个个斗志昂扬,誓死与蒙城共存亡。副师长周元将军是一员战斗经验丰富的虎将,他不仅勇敢,还很有谋略。最先同日军遭遇的是团部的搜索队,当150名日军骑兵到达蒙城外一个叫移村的村庄时,搜索队长急令战士在大道两侧的麦地里隐藏,等到日军骑兵来到跟前时,战士们机枪、手枪一起开火,当时就放倒了四五十个骑兵。敌骑兵队被打得狼狈逃窜。他们稍加整顿,见搜索队不过百人,又返回朝麦地冲来。搜索队利用麦地进行抵抗,因距离太近,日兵不能下马,战斗一直持续到天黑。

    第二天,东门外来了一连的日军骑兵,他们在10里外的地方升起观测气球,于是敌人炮火朝东门外各小村庄守军阵地猛烈射击,上千人的步兵随即向3营发起攻击。双方在东门外郊区激战大半天,直到黄昏,敌人仍没有进展。入夜,大批日军从东南角方向朝南门移动。

    半夜,在东门和南门外,双方发生夜战,激烈的战斗一直打到天明。

    日军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和武器,也没能把坚守在蒙城外围的阻击部队打垮。中午,敌人在炮火轰击和4架飞机的协助下,又对守军阵地进攻,外围工事遭摧毁后,中国士兵仍然保持旺盛的斗志。1个团只不过1000多人,怎么能敌得过进攻的日军?但是1000多血性男儿,他们不怕死,以死同你拼,让你心虚胆寒。第133团的官兵就是一群这样的人,他们在淞沪战场上,就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气节,坚持在一线阵地作战竟达20多天没有后退。现在经两天多的激战,500多名伤员没有办法送到后方,全部集中在一个小学校内,在日军大炮轰击和飞机轰炸、扫射中,全部壮烈牺牲。活着的战士义愤填膺,他们手举大刀要同万恶的日本兵作拼死一搏。

    敌人的炮弹像雨点一样落在蒙城这个小县城内,轰轰隆隆的爆炸声震耳欲聋,战士们的脑袋被震得没有了知觉,土城墙也塌了好大几片。一群日本兵从废墟上冲了进来,有百十人的样子,在弥漫着硝烟的尘土里,看不太清楚。团长凌云上大喊一声,带着2营的两个连在日军立足未稳、地形不熟的情况下,用机枪、手榴弹一阵猛打,敌兵死伤累累,无法抵抗,转身往墙外爬。日军一时混乱,朝里爬的、朝外逃的挤作一团。

    恰逢重机枪阵地的一挺重机枪在他身边,原有的机枪手全被炮弹炸死,凌云上团长抓住时机,抓起重机枪朝日本兵扫射。他打得很兴奋,嘴里向战士们高喊打呀杀啊!

    在他重机枪的前方,倒下去成群的日本兵。冲上去的战士缴获敌人重机枪1挺,轻机枪4挺,步枪30多支,还抓了日军伤兵10多人。战士们抢修工事,把倒塌的缺口作为防守的重点目标。

    敌人开始报复了,在敌军飞机、火炮的狂轰滥炸后,全城四周都开展了激战。日军还在东南面大量施放烟幕弹,乘其烟幕,坦克、步兵一起朝东门涌来。守卫在城门楼上的士兵一个劲儿地向烟幕中投掷手榴弹。敌坦克开炮把守卫在城门楼上的士兵全部炸死,然后敌军炮火向纵深延伸,堵住中国军队向东门的支援,日军大量涌进城内,把蒙城分割成无数块。

    凌团长身边有战士六七十人,他们没有办法与城内各自为阵的零星部队取得联系。他当即下令撤退。向什么方向突围呢?有战士问他。凌团长判断东门日本兵大量涌进,后续不会再有多少步兵,要有也只是炮兵。他说朝东突围。在东门正好碰见周元副师长,他身边只有两名警卫。

    周元副师长让突围部队稍作整顿,手枪队30余人为一线,步枪队40余人为第二线,在过东门时,城楼上的日军朝他们射击,他们迅速散开,作隐蔽爬行前进。在出来的一个小村口上,有30多名日军把守。第一线的手枪队快速冲到有效射程内,向敌人开火,他们用最猛烈的火力一起冲入敌阵。第二线的步枪队用刺刀同敌人肉搏。日军死伤十几人,其余四处逃命。由于突围队伍还要第二次突围,便把日军的重机枪炸毁,带上缴获的两挺轻机枪,继续前进。

    在通过这个小村庄时,凌团长他们伤亡30多人,周元副师长中弹牺牲。蒙城东门外,村庄稠密,每个村落都驻有日军。在出蒙城三四里路的地方,突围部队又遭到南北两侧村庄的日军夹击,部队又伤亡10余人。当突围到10多里地后,他们认为安全了,谁知道前方发现日军的一个骑兵大队。凌团长将40多人化整为零,并指定在东南方约900米的地方集合。

    最后突击出来的只有16人:军官3名,士兵13人。

    在蒙城阻击战第一天负伤的百余名伤员,趁敌人没有形成包围之机,由担架队护送到后方医院,得以存活。

    第21集团军的第133团,经过4天的顽强阻击,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延迟了日军北进的速度,为徐州会战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突围生还的凌云上团长回忆说:

    卫生队、输送连、通信排及步兵炮连的弹药队,共约三百人,系非战斗员,概被日军强迫运送物资及伤病员往蚌埠后,未知下落。重伤官兵及已无战斗力的官兵,于城陷后,敌兽性大发,以惨无人道的残忍手段,用铁丝及绳索捆绑,推出城郊附近集体屠杀,此种惨绝人寰的暴行,言之发指,就义将士,浩气长存;血海深仇,神人共愤。

    蒙城之役由于我团各将士奋勇抵抗,坚持战斗,日军伤亡亦在不少。

    据调查所得,其伤亡数目,除100余名尸体陆运怀远外,又强拉民船30余只,装运死伤敌军驶往蚌埠,估计每船装30人,也有八九百之数,约计此役敌军死伤也不下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