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揭底山西煤老板 > 煤老板财富观的畸变与失衡

煤老板财富观的畸变与失衡

作品:揭底山西煤老板 作者:山西病人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山西煤老板作为一个先富起来的富人群体,我们肯定他们在山西经济发展方面“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在为体现在这个群体身上的财富“伦理缺位”的现象而反思。

    我们认为,这反映在一群体身体身上的财富“伦理缺位”,主要体现在他们“不仁而富”和“为富不仁”上。

    我们先说“不仁而富”。

    这主要是指一个人聚财的“手段”和“渠道”上,即不是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和起点上通过自身努力达到的目的。那么,我们就可以认定这是一种“不仁而富”式的“伦理缺位”。这部分“不仁而富”者通过不遵守社会共同推崇的公共道德、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等方式方法达到了“富起来”的目的。比如煤老板通过行贿政府有关部门取得煤矿开采手续,不采用安全生产措施而强迫工人挖煤,为自己赚得巨额财富。这就是标准的“不仁而富”式的“伦理缺位”。

    再有一种,就是他们利用政策法规的漏洞和缺陷,利用民众与政府、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置他人和社会利益于不顾,非道德地敛财。比如,一些煤老板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绞尽脑汁钻政策空子,窃取社会资源、偷逃国税,或借改制之名掠夺公共财产等。

    这些“不仁而富”者的不断增加,就会造成两方面后果:一方面,它扰乱了市场交易秩序和公共竞争的原则,另一方面,它严重败坏了整个煤老板群体在民众中的“道义认同”,甚至引发贫困群体对整个富人群体的否定、愤怒甚至是极端行为。

    以“伦理缺失”的畸形财富观之“因”,必将会导致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整体失衡之“果”,这是不容置疑的。

    我们再回过头来说“为富不仁”。

    “为富不仁”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恃富欺世”。“恃富欺世”实则是一种不健康的财富观,这实则是持富者的“道德观”、“人生观”和“生活观”被财富彻底“绑架”了。在日常生活中,少数煤老板凭借巨额财富的“优越感”和“优越”的社会“地位”,骄横跋扈、仗富横行,漠视他人的尊严和利益,由此引发的贫富群体之间的社会矛盾频频出现。

    这使得人们对煤老板“为富不仁”的印象更加深刻,也充分反映了部分煤老板群体财富伦理观念的缺位,甚至是畸形虚空。

    这种“畸形虚空”主要表现在他们对自己财富支配的态度上,最明显的标志是这部分富人在消费时缺乏一种冷静和理智。用他们的观念来理解,最合理的解释就是“财富是自己赚的,如何消费则可以随心所欲”。但其奢侈消费却浪费了有限的社会资源,进而败坏了社会风气,甚至侵犯了他人的“尊严”和“社会利益”。所以一味沉溺满足于个人奢靡消费,而不愿承担富人的社会责任,这便是典型的对他人和社会的“为富不仁”。

    我们认为,现代社会的文明的进步是在创造财富、积累财富和享受财富中实现的,而为了实现财富赋予人类幸福和发展的目的,必须使民众形成健康的财富观念。

    煤老板应向比尔·盖茨学习什么?

    “我们决定不会把财产分给我们的子女,我们希望以最能够产生正面影响的方法回馈社会。”说这番话的,是美国“全球首富”比尔·盖茨先生。

    这是他宣布退出微软日常管理工作,不再“染指”相关事务后,对于自己财产去向向世人作出的“最后交待”。

    比尔·盖茨1975年创办微软,不到20年即于1994年登上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之首。此后多年,一直如此,这使他成为全球一个时代的求财者梦想的“财富象征”。

    那么,煤老板应向比尔·盖茨学习什么?

    我们认为,首先应该学习他作为一个大富之人的“社会责任感”。

    有道是,“舍天下之财,成天下之善”。

    让自己曾取之于社会的财富,再“回归”于社会,这,就是一个大富之人的大善义举。

    盖茨把自己个人的财富之“一粟”归于人类财富文明之“沧海”,这,正是一个大富之人勇于承担的“社会责任”。

    今天,这位“最值得尊敬的富翁”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财富观”课,也让全球(尤其是中国煤老板)富人们接受了一次巨大的心灵洗礼。因此在“财聚财散”这一指向上,我们应该向比尔·盖茨学习:“聚财要有道,散财更要有德。”而“散财有德”,就是说这是一种善举,他推崇的是一种慈善文化。

    其次,应该学习比尔·盖茨对子女的财富教育观。

    尽管煤老板们的“财富崛起”一直为社会关注,而其对自己子女的财富教育观的教育则饱受世人非议。

    难道不是这样吗?这些人的“富二代”尚未登上历史舞台,他们的富人先辈们就为他们用金砖银梯“开山铺路”,在他们看来,考虑更多的是如何使个人财富为子孙享用不尽。

    我们再来看另一位子女心中的“富爸爸”,他是如何对待“子女教育”问题的。

    大富翁比尔·盖茨不仅对财富有着超凡的认识,更对父爱有着超凡脱俗的理解。他不想把自己身上“重负如山”的“金山银海”放在下一代身上,而是千方百计地让他的下一代远离“腐银铜臭”。从他的角度思考,传给下一代的是一张洁净无暇的“白纸”,因为这样就可以让后代们以超脱世尘的心态来画最美最新的“图画”。

    如此以全副身家换取了孩子成长的快乐,谁能说他不是世界上最好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