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揭底山西煤老板 > 富而不慈必然富而不强

富而不慈必然富而不强

作品:揭底山西煤老板 作者:山西病人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这是一个神奇的时代。昔日还是一个“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今朝已是一个腰缠万贯的个体业主。

    这是一个神奇的时代。昨天还是生活无保障的下岗职工,今天已是一个颇有几文钱的“小老板”。

    在人心思富、人心奔富的今天,谁都有一个美好的“致富”梦想。

    有钱了,一些人确实有钱了。

    然而他们在有钱之后却还面临着这样一个尴尬的现实,在“乍富还贫”的背后,与时代潮流相悖的财富道德文化滞后带来的污垢,在污染着我们的环境。

    在这里,我们所说的富人之“贫”,就是指有钱人“富而不慈”。

    历史已经证明,“富而不慈”必然“富而不强”。

    “富而不慈”的表现之一就是“富而无德”。

    “德”是一种大势之后的内敛,“德”是一种大富之后的俭朴,是一种大贵之后的低调。也就是说,“德”,表现的是一种在“以天为宗,以道为门”这一精神理念下主导的对大自然的纯朴敬畏观;表现的是一种在“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为核心的“和谐价值观”倡导下的“普世哲学”。

    以今天的财富观来看,我们认为,俭朴当然是一种美德,但是富有也不是罪过,因为许多高尚的行为举止往往还要靠金钱来支持。

    总而言之,我们认为,一个人不论是俭朴还是富有,关键是要做一个高尚的人格品行,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我们不着急中国赶超不了美国,着急的是,中国人学不会做一个好富人的操行;做好一个穷人,有骨气就行了,而做好一个富人,则需要巨大的智慧和仁慈的灵魂。”这是一位社会学家针对当下中国人尚待“修正”的“财富观”发表的“盛世危言”。

    这位专家认为,一个拥有财富越多的人,就意味着他肩负的社会责任越重,这就要求他更要培养自己的道德和品格,更要不断地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富而不慈”的另一种表现为“富而不贵”。“富贵这两个字,不是连在一起的。这句话可能得罪了人,但是其实有不少人‘富而不贵’。”

    这是华人“首富”李嘉诚不久前接受中央电视台节目专访时谈的一番话。

    他认为,衡量财富的准则,在于“内心的富贵”。而真正的“富贵”是要懂得用自己的财富,为自己所处的社会尽一点义务和责任。

    有道是,“富翁易得,贵族难求”。

    在生活中,我们赚几个钱当上个富翁也许并没有多难,但要提升自己的内在品质当一位精神贵族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难归难,但我们千万要记住,“富而不贵”是非常可怕的事情,这正如西方有句谚语说得好:“富人进天堂比骆驼钻针眼还要难。”

    这是因为,社会对富人的精神道德要求似乎比穷人要严格了许多。

    我们可以肯定,依靠“非正常手段”而暴富起来的素质低下者一定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也不会有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如此富而不贵的人,为富不仁的人,可以认定,他们积累起来的财富还会很快散尽,甚至给他们带来灾祸。

    富而不慈必然富而不强。

    这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