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漫谈 > 七、你怎么知道地球是圆的

七、你怎么知道地球是圆的

作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漫谈 作者:少年哲学向导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谈间接经验

    我们说认识是从实践当中得来的,这是从人类认识的总体来看的。而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一生的时间很短暂,诸如天文观察、地质勘探、航天航海、文艺创作、纺纱织布、企业管理、审理案件等等各行各业的具体实践活动,不可能样样都去参加,从个人亲身实践中获得的知识还是有限的。因此,要全面深刻地认识世界,还必须认真学习先人和别人的实践经验。

    同时,由于宇宙无限广大,事物复杂多样,我们每个人不可能也不必要事事都去亲身经历,亲自实践。人类认识的发展是连续的,就像接力赛跑一样,每一代人都是在前一代人已经达到的认识基础上前进,把前一代人的认识的终点当做自己认识的起点,这样不断总结、不断积累,人类的认识才能发展。如果每一代人都必须从钻木取火开始获得关于火的知识,那么人类的知识就不可能发展。因此,我们大量的知识还是从书本上学来的。这样,每个人的知识都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由亲身实践、直接接触客观事物得来的知识,我们把它叫做直接经验;一是从他人那里得来的知识,其中主要是指前人、别人总结实践经验写在书本上的知识,我们把它叫做间接经验。每个人的大量的知识都来自间接经验。

    比如,关于地球形状的认识,今天我们都知道地球是球形的,这个认识是怎么得来的呢?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265名水手和五艘大船由圣罗卡启航,越过大西洋,经南美洲大陆和火地岛之间的海峡,入太平洋继续西行,花了近三年的时间,历尽艰险,付出很大的代价。1522年9月,仅存—艘船回到西班牙,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今天,我们要了解地球的形状,就不必再去作航海实验,而从书本上就可以知道地球是球形的。

    事实上,人们的多数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主要是来自书本的知识。人们的一切科学发现和发明,也都同时凝结着个人和他人的成果,都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结合。正如万有引力的发现者牛顿所说:“假若我能比别人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

    事实也正是如此。牛顿之所以能发现万有引力定律,除了他个人的亲身实践外,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创立的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第一次用望远镜观察星空所取得的成果,都为他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提供了条件,打下了基础。如果没有前人的成果,光靠他本人的直接经验,是难以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

    所以,认真读书、学习间接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古今中外一切有学问的人,没有一个不是刻苦学习的。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用了30年心血写成了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杰作《论衡》一书。他年青时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想多读些书,但因家贫无钱买书,他多次在洛阳书铺里站半天,读不要钱的书。鲁迅先生20余年共研究创作约640万字,有人认为鲁迅是“天才”,鲁迅说:“那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在自然科学上取得优异成绩的中国女博士韦钰,她之所以能够在自然科学上有所贡献,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其它许多国家学者、进修生得不到的成就,是因为她刻苦勤奋。她利用别人下班时学习操作电子计算机,放弃节假日的休息,甚至她的指导教授把好不容易弄到的音乐会的票送给她,她也放弃了。为了使自己德语过关,有利于学好专业。她主动帮助同事烧锅煮饭,打扫卫生,以便能和他们学习口语。她把时间都用在自己的学习上,因此她总是走在别人前面。

    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历来非常重视读书。马克思的女儿曾经提出几个问题问马克思,其中之一是“你喜欢做的事是什么?”马克思毫不犹豫地回答:“啃书本。”他在伦敦期间,每天九点准时到大英博物馆阅览室,坐在他常坐的椅子上,孜孜不倦地读书和写作,晚上七八点钟才回去。为了写作《资本论》,他曾钻研过1500种书,并且都作了笔记。他有一个习惯,看书时常常情不自禁地用脚来擦地,长年累月,以至阅览室座位下坚硬的水泥地板磨去了一层,显出清楚的脚迹,人们尊敬地称之为马克思的光辉“脚迹”。

    毛泽东在投考长沙第一师范前半年,每天到长沙图书馆,一开门就进去,关门才出来,天天如此,风雨无阻,只在中午出去买几个包子或饼子充饥。进校后,在图书馆里总可以见到他在那里读书。他自己后来回忆说:到了图书馆,就像牛进了菜园一般。一直到80多岁的高龄,毛泽东同志的案边床头上总是放着书,一有空就看。革命导师这样认真读书,决不意味着他们贬低实践,恰恰说明他们对人类实践成果的高度重视。

    苏联文学家高尔基,小时候每天要干好几个小时的繁重的劳动,而他抓住每一分钟空闲时间读书,店老板不许他读。他千方百计弄到书,躺到阁楼上、储藏室里阅读,夜晚就借月光读。他曾经这样写道:“你如果读书就能知道一切。我爱书,我认为我身上的一切好东西都是书给予我的。”又热情而真诚地说:“热爱书吧,它会使你的生活变得愉快、舒畅,它会帮助你辨别形形色色的思想、感情、事情,它能教会你尊重别人和自己,学会用爱世界、爱人类的情感振作你的头脑和心灵。”他讲得多好呀!同学们应该受到启发和鼓舞。

    正因为读书能够长知识、出智慧,所以,我们一定要勤奋学习,学习文化知识,学习科学技术。青少年正处在读书的阶段,每天到学校去的中心任务就是学习。你们学习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语文、历史、哲学等,都是人类长期实践中获得的正确认识,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又在实践中得到证实的理论。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好每一门功课,用前人创造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头脑,使自己变得更加聪明起来。另外,我们还要懂得,人们的实践活动都是有目的的活动,人们在进行一项实践活动的时候,总是要达到一定的目的,为了达到目的,人们必须掌握正确的方向,有了明确的方向,才能知道向哪个方向努力,从而更好地到达实践活动的目的。而书本知识就可以给人们提供明确的方向,指导人们进行改造世界的实践。

    书本知识作为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可以用来指导人们更好地从事实践活动,使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少走弯路,少受挫折,这样就能更有效地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我们平常说的科学理论,就是人们把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各种知识体系。科学理论在人们的实践中是不可缺少的,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盲目的实践是难以取得成功的。就像我们走路一样,有了正确的方向,才能准确地到达目的地,否则就是盲目的行动,盲目的行动就要走弯路,甚至失败。南辕北辙这个故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战国时代,有一个名叫季梁的人,对魏国的国王说:“我刚才在路上看见一个人坐着车子向北方去,他对我说:‘我是到楚国去的。’我问他:‘楚国在南方,你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向北方走呢?这不是愈走愈远吗?’他说:‘不要紧,我的马很能跑路。’我说:‘你的马虽然很能跑路,但这不是到楚国去的路呀!’他说:‘这不要紧,我的旅费很多。’我说:‘你的旅费很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呀!’他又说:‘这不要紧,我的车夫驾车的本领很高。’大王,您看!一个要到楚国去的人,尽管他有能跑的马、充足的旅费、本领高强的车夫,可是他把方向弄错了,永远也不能到达楚国。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他的马愈好,旅费愈多,车夫赶车的本领愈高,只能使他离开楚国愈远。”

    这个要到楚国去的人,事先不把方向弄清楚就盲目赶路。这种盲目的旅行是不能取得成功的,他只能离目的地越来越远。书本知识给我们提供的科学理论就能为实践提供方向指导,使人们更有效、更准确地达到目的。

    为了掌握实践的方向,减少实践的盲目性,我们也应该多读书,把别人的实践经验变成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方法指导,不再犯前人犯过的错误,走前人走过的弯路,这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是非常必要的。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多读书当然是好事,我们也想多读书,然而,读多了脑子能接受得了吗?如果脑子接受不了,读多了不就等于白费力气吗?科学证明,脑子能接受得了。据现代科学家研究,一个人的脑子在一生中可能储藏的各种信息的最高值,可以相当于五亿本书的知识。一个图书馆如果藏书1000万册,五亿本书,就是50个这样的大型图书馆。可见,人脑的潜力实在很大。青少年时期,是用脑的黄金时代,更应充分发挥大脑的作用。有句老话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仍然是值得汲取的。因此,我们还是珍惜时间,多读点书吧。

    当然,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读书也要注意选择,不能滥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