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即将到来的股市大突破 > 区位优势效应:从边缘地带到中央王国

区位优势效应:从边缘地带到中央王国

作品:即将到来的股市大突破 作者:程超泽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中国的巨国效应正形成“中国因素”、“中国辐射”和“中国脉动”等持续的巨大影响力,随着这些影响力的日益扩大,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区位优势也逐渐确立。我预判,这种区位优势将在未来10年发挥到极致,即中国将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和亚太经济中投资、金融、贸易和消费等的引力场、动力源。中国与周边亚太地区将形成更大的产业链,成为世界经济历史上最庞大的世界工厂、世界农场、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中枢。

    中国当下的区位优势,是一系列规律起作用的必然结果,根源在于中国的巨国效应。

    中枢崛起规律。在一个特定的经济场内,在一定的经济时期内,经济区和贸易区的范围是一定的。随着经济增长与扩张,经济区、贸易区的终极区域就会生成“增长极”,形成新的贸易中枢,进而成为经济中心。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环地中海的国际贸易曾造就威尼斯、热那亚等经济文化中心;20世纪的东西方贸易促成了美国、日本相继崛起;今天,环太平洋贸易给中国带来了崛起的条件。

    边缘递进规律。在特定时期内,经济区、贸易区的中心与边缘是特定的。可是当几个经济区碰撞、融合并开始形成更大的经济区时,原来处在经济区边缘的区域会递进转化为新经济区的中心区域,而原处经济区中心地带的区域则可能变成新经济区的边缘区域。例如,20世纪八九十年代,当南方各省与港澳组成新的华南经济区时,深圳、珠海、惠州就由边缘区域的小渔镇一跃成为新兴的经济中心。再比如,中国沿海地区在大西洋时代曾处于边缘经济区域,可是随着更大的环太平洋经济区的形成,中国沿海地区开始逐渐转化为新兴的环球贸易中心区域。

    周边协同规律。在地缘政治时代,远交近攻,相邻成仇。但在地缘经济时代却发生了根本变化,相邻相亲,同行互补,各地区的生存、兴衰、进退、荣辱都紧密联系在一起了。这种友好的一致性、文化的相似性和经济的共同性,正促使世界各个地区重新组合。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中国周边国家正在形成新的和解浪潮,新的经济伙伴关系正在取代过去的政治敌对关系。当今世界一体化、区域一体化、周边(双边、多边)一体化,正是这种周边协同规律的体现。

    泛化传播规律。当新的更大的经济中心形成之后,它的经济能量就同时向周边国家辐射,原先比较落后的边缘区域会因此获益,迅速同中心区域一道崛起。比如北美洲的墨西哥、西欧的西班牙、东南亚各国和中国,就是由于地缘经济的泛化传播规律而成为新的全球投资热点的。

    总之,20世纪后期至今的中国地缘经济时代的生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天时地利。在大西洋经济时代,中国处于边缘地带;而今,在新兴的亚太经济时代,中国却处于中心区域。历史上中国曾经是一个典型的“中央王国”,到清朝时式微了;而今,在新的地缘经济时代中国作为新崛起的“中央王国”,又一次被赋予了全新的经济含义。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一系列举足轻重的亚太经济圈正在中国周边形成。

    ——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组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开始运转;

    ——安第斯国家共同体部长理事会通过了小地三区的共同对外关税;

    ——墨西哥、哥伦比亚、委内瑞拉三国元首签署了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条约;

    ——由阿根廷、巴西、乌拉圭、巴拉圭组成的南锥体共同市场决定四国自由贸易区和关税联盟即将启动;

    ——在美国迈阿密举行的美洲自由贸易区协议定出最后期限;

    ——在欧洲方面,独联体12国决定成立跨国经济委员会,从而向以经济合作为中心的一体化迈出了决定性一步;

    ——欧盟首脑会议就吸收中东欧六国加入欧盟进行了磋商。

    在亚洲,次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也掀起了:

    ——包括东亚、东南亚在内的西太平洋经济圈,占全球生产总值的2/3,中国同日本是该经济圈的两大支柱;

    ——南太平洋经济圈。由中国大西南(云贵川桂琼)、粤港澳、东南亚和大洋洲组成,中国、东盟、澳大利亚是南太平洋经济圈的三大支柱;

    ——南海经济圈。以南中国海、海南省为核心,由东盟、中南半岛和中国西南、粤港澳组成。在此,中国海南、新加坡和越南将构成三大中心;

    ——华南经济圈。主要由广东、海南、港澳台构成,形成了与美国、欧洲、日本并驾齐驱的四大世界经贸中心之一;

    ——长三角经济圈。它以上海为中心,包括江苏、江西、安徽、浙江、山东、福建,还有台湾,江淮海大三角与闽海三角,辐射到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和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东南亚,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增长中心之一;

    ——黄海经济圈。以中国山东、韩国、日本构成黄海大三角,辐射到华北、朝鲜、俄罗斯和蒙古,这是中国与亚太地区潜力最大的经济区域之一;

    ——环渤海经济圈。以中国辽东、山东、东北、京津唐大三角与朝鲜、韩国、日本构成环渤海大三角,包括俄罗斯和蒙古,在西太平洋是另外一个潜在的经济中心;

    ——日本海经济圈。以中国东北、山东与日本、韩国为三大中心,形成环日本海大经济圈,包括朝鲜、蒙古、俄罗斯,形成以图们江三角洲为中心的一体化区域经济;

    ——环华经济圈。也叫环中国周边经济圈或亚华经济圈,主要包括中国云贵川桂与缅甸、泰国、印支三国组成的西南环华经济圈;中国西藏、青海,与印度、尼泊尔、锡金、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组成的南亚环华经济圈;中国新疆、内蒙古,与俄罗斯、阿富汗、蒙古、中亚国家组成的中亚环华经济圈;中国内蒙古、东北,与蒙古、俄罗斯组成的北方环华经济圈;

    ——在东南亚,到2010年,包括中国、日本和韩国在内的东盟自由贸易区成员国已经达到18个。

    可喜的是,世界还在不断分化、重组中,被分化成海洋经济圈、大河共同体、区域经济圈、文化共同体、资源经济圈、宗教共同体、生态经济圈、语言共同体,像黑海经济圈、多瑙河共同体、东亚经济圈、大中华共同体、石油经济圈、伊斯兰共同体、马克经济圈、拉丁共同体等。而在这一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中,中国处在这一世界格局的极佳位置:它位于欧亚中国板块与环太平洋盆地的中心,欧亚大陆桥和环太平洋经济圈的中心,位于世界环球贸易和经济区域的中枢地带。中国是唯一由世界三大经济圈环绕的国家,它们是欧亚大陆桥、亚太经济圈和环太平洋经济圈。同时,中国东临太平洋,西居亚欧,南连印度洋,与日本一衣带水,与美国隔洋相望,与俄罗斯毗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