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即将到来的股市大突破 > 高铁开启中国城市圈的联动效应

高铁开启中国城市圈的联动效应

作品:即将到来的股市大突破 作者:程超泽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几年前,“高铁”这个概念对人们来说还很陌生,今天它已成为中国国内产业中为数较少的成功产业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10年1月2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坦承美国铁路技术比中国落后了10年。他说:“从第一条跨州铁路的诞生,到州际高速公路系统的建成,美国向来走在世界前列。我们没有理由让欧洲和中国拥有最快的铁路。”中国的飞船上天、反导技术突破,都没有得到美国《国情咨文》如此重视。这是因为中国高铁的突破,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产业概念:高空高速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代替地面高速,它更环保、更安全,价格更低廉。

    什么是“高铁”?高铁就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使营运速度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铁路线,使营运速度达到每小时250公里以上的铁路系统。高速铁路除了列车营运速度达到一定标准外,车辆、路轨、操作都需要配合提升。广义的高速铁路包含使用磁悬浮技术的高速轨道运输系统。

    在20世纪初,当时火车时速超过200公里的国家寥寥无几。1964年日本的新干线开通,这是历史上第一个时速200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系统。日本新干线列车由川崎重工建造,行驶在东京——名古屋——京都——大阪的东海道新干线上,营运时速270公里,最高时速300公里。

    随着京津城际、武广高铁、郑西高铁、沪宁城际高铁等相继开通运营,中国高铁正在引领世界高铁发展,引起了全球的高度关注。

    高铁梦幻般“陆地飞行”的时速无疑拓宽了人们的生活半径,衣、食、住、行、游也在无形中发生着巨大变化。武广高铁便捷高效,时速350公里,3.5个小时就能从武汉到达广州,当天去当天就能返回武汉。

    2010年7月1日,沪宁城际铁路通车,按照原来理论值计算,苏州到上海,最快的一趟车是18分钟,同城效应非常明显。如今,住在江苏昆山而工作在上海的人们因为沪宁高铁而形成了一个被称为“沪昆族”的群体。

    未来5~10年,高铁不仅带动中国主要中心城市的联动,形成若干一小时、两小时的大都市生活圈,还将带动高铁装备制造业的崛起。可以说,高铁正在并将继续改写中国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随着高铁的发展,中国城市经济带动效应将显著增强,其中包括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继长三角、珠三角的“一小时生活圈”后,全中国的“一日生活圈”也在悄然兴起。据了解,郑州至西安的高铁在2010年12月初试运行,车程两小时;哈尔滨到大连、北京至石家庄、石家庄至武汉、上海至南京、南京至杭州、杭州至温州、天津至秦皇岛、上海至杭州等多条高铁的通车日期也都在2011~2012年之间。

    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总是和信息化、智能化紧密相连,信息技术必将不断对传统制造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国制造业过去长期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带动大量出口而缓慢发展起来。这种模式往往是工业化初期的产物,当前,中国即将进入工业化后期,传统的模式已经走到尽头。而中国高铁是中国制造业的荣耀,洗刷了中国制造业只能做代工的历史。中国高铁的零部件高达10万个,平均每个零部件按照3~5家生产厂家计算,就将新诞生30万~50万家零部件生产企业。

    以总投资2209.4亿元人民币的京沪高铁为例,它创造了数十万个就业岗位,11.4万人因高铁找到工作。对高铁的投资每天达到1.9亿元,每天消耗1万吨钢筋、3.5万吨水泥、11万立方米混凝土,更带动沿线地区与高速铁路建设相配套的多个行业的发展。京沪高铁贯穿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国土面积占全中国6.5%,人口占全中国1/4,国内生产总值占全中国40%,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和最具潜力的地区。中国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表示:“铁路投资是拉动内需的重要火车头。”2010~2012年中国铁路总投资额将达到2.15万亿元人民币,在11万公里运营里程中超过1.3万公里的是高速铁路。

    作为世界上最环保和最快捷的交通工具之一,高铁能耗是汽车的1/6,使用电能,碳排量几乎为零。作为拉动经济的重点产业,在高铁高端技术上每投入1元,就会带动9元的产出。而每天投资高达30亿元人民币的高铁,进一步将中国的巨国效应辐射到国外。高铁将拓展传统的经济圈,传统经济圈得以向腹地延伸。长三角、珠三角边界将向泛长三角、泛珠三角延伸,一批城市将被激活。而高铁还将催生沿线经济带,特别是激活广阔的西部市场。高铁研发采用的新技术,也将带动中国产业技术升级,推动地区产业转移。

    中国高铁还积极拓展国际市场。2011年,一条从中国出发,经老挝、泰国、马来西亚,最终到达新加坡的高铁线路开始建设。中国也已拟定了穿越中亚、俄罗斯及东南亚等地区的3条高铁建设计划,并已和俄罗斯等一些国家达成协议,希望能在2025年内完工。中国还与欧美企业合作,2010年12月7日铁道部与法国阿尔斯通公司签署长期合作协议,联手开发用以满足中国国内及国际市场需要的高铁产品。

    100年前,华人曾经第一次参与美国北大西洋铁路建设,但那次我们是以劳工身份参与的;100年后,中国人第一次以技术输出者的角色参与美国高铁建设。对于中国来讲,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跨越。

    2011年1月19日美国当地时间,中国铁道部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高铁动车组技术转让备忘录,双方达成一致,支持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以各控股50%成立合资公司。中国南车联手美国通用,除了可以分享美国铁路建设的巨额市场外,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中国高铁技术首次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将助力中国高铁企业冲破欧洲、日本、加拿大等国家的技术封锁线,进而实现中国高铁挺进全球之战略。

    按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国铁路建设在“十二五”期间投资额将保持在每年7000亿元左右,共计约3.5万亿元,相比“十一五”期间的2.2万亿元,增加了1万亿元以上的投资。其中,按照“十二五”将建成16448公里高铁、平均每公里造价1.14亿元计算,高铁的总投资约为1.875万亿元。2011年新开工项目70个,其中高铁和城际铁路项目15个。显然,中国高铁正处在加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它是国内产业中为数较少的“以市场换技术”成功的产业,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高铁。

    预计到2012年,中国高速铁路网将初具规模。邻近省会城市将形成1~2小时交通圈、省会与周边城市形成半小时至一小时交通圈。北京到全国绝大部分省会城市将形成8小时以内交通圈,例如,一小时内能到达天津、石家庄等城市;两小时能到达郑州、济南、沈阳、太原等城市;3小时能到达南京、合肥、长春、大连等城市;4小时能到达上海、杭州、武汉、西安、哈尔滨等城市。除海口、乌鲁木齐、拉萨、台北外,北京到全国省会城市都将在8小时以内实现。

    在2012年的基础上,再经过几年奋战,到2020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新建高速铁路将达到1.6万公里以上;加上其他新建铁路和既有线提速线路,中国铁路快速客运网将达到5万公里以上,连接所有省会城市和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覆盖全国90%以上的人口。届时,中国发达完善的铁路网将全面建成,铁路运输能力总体上能够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目标将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