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即将到来的股市大突破 > 确立全球新坐标和经济新规则

确立全球新坐标和经济新规则

作品:即将到来的股市大突破 作者:程超泽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根据2010年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以市场汇率计算,尽管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只有美国的1/3,但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6%,超过美国。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对2010年的估算,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占到25%左右。若以购买力平价汇率计算,中国的贡献率会更高。

    放眼望去,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的多只引擎仍陷入停顿困境之中,但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算,对中国来说,尽管正在遭遇外部冲击和内部失调的影响,中国2010年的经济依然保持了10%以上的高增长。

    高增长正让中国重现辉煌。大约300年前,欧洲文艺复兴刚刚结束,远在东方的中国成为西方人梦想的天堂,那时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上占到将近1/3。直到18世纪末,中国在世界制造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仍超过整个欧洲5个百分点,大约相当于英国的8倍、俄国的6倍、日本的9倍。

    历史正在重演。过去10年,中国在全球经济增长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中国庞大的外需带来了大规模的全球采购,为全球多个经济体的增长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在全球产业转移中,中国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国国内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为发达经济体提供了巨大的出口市场。

    世界钢铁协会发布报告称,2010年全球粗钢产量达到14.14亿吨,创下全球粗钢产量新纪录。其中,中国以6.267亿吨位居全球第一位,占全球钢产量的44.3%。中国黄金协会称,2010年中国黄金产量达到340.876吨,比2009年增加26.896吨,增长8.57%,再创历史新高。2007年中国黄金产量首次超过南非,至2010年已连续4年蝉联全球第一大产金国的地位。

    中国出口有望在未来4~5年内再翻一番,10年后,中国有可能成为美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加拿大国际贸易部部长彼得·范洛安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现已成为加拿大的第二大全球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额高达2430亿美元,增长近58%,东盟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2010年,中国多项排名位居世界前列,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购交易额居全球第二;超越英、法、德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第三大股东。这是中国社科院2011年《世界经济黄皮书》和《国际形势黄皮书》中公布的。

    在世界上还有许多人尤其是投资者的目光还停留在过去的世界格局上,即美国是最权威的经济强国,欧洲其次,接着是中东的酋长国最富有。许多人还以为美国打个喷嚏,欧洲就得感冒。然而,这个世界早已不是这样。从经济上看,经过近些年的高速发展,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已成为一个堪与任何欧美发达国家平起平坐的经贸伙伴。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开始,中国正在引领世界经济发展。

    放眼全球,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在全球市场的角色,正从最大的制造中心和出口国,逐渐演变成一个强大的全球买家,而这才刚刚开始。

    过去30多年里,随着中国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对外贸易经历了巨大变化。大胆的经济改革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得以向欧洲和美国出口廉价商品,西方企业通过将生产线转移到中国来削减成本。另一方面,中国正从全球市场购买更多商品。2010年,中国进口贸易量排名第二,10年后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进口市场。但这并不是说中国将淡出全球最大供应者的角色。虽然印度、孟加拉国和越南等低成本市场对中国来说是一种竞争,但它们在产品和供应商数量上至少在未来10年内无法与中国匹敌。

    中国的供应商进行了重新定位,不再单纯依赖价格取胜,而是扩大了在快速周转、良好基础设施、快速市场反应以及遵从国际标准等几乎各个方面上的优势。对欧美大型企业所作的调查显示,它们中多数没有打算减少中国企业的订单,这突显出它们对中国供应商日益增长的热情和信任,全球消费者也将继续受惠于中国以低廉价格供应种类繁多的商品的能力。同时,海外卖家也受惠于中国日渐增大的胃口。快速浏览一下中国在欧美的订单,就会看到从食品饮料、家庭用品、特殊用品,到工业机械和建筑材料等,应有尽有。

    中国的对外投资从2008年的260亿美元、2009年的433亿美元,到2010年的600亿美元,规模越来越大。从非洲、南美的矿产和可耕地,到美国的金融公司和欧洲的技术,随处可见中国的订单。

    对外直接投资市场的份额往往显示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英国1914年的占有率为45%,美国1967年顶峰时期为67%,而当今中国仅仅为6%,多数为中国国有企业的上市公司,但目前大部分仍为非跨国性质,其“买下世界”的成长空间显而易见。

    中国的高额储蓄将刺激更多并购交易。中国企业通常现金过剩,银行则存款过剩,这些富余资金目前主要用于购买外国国债。

    无独有偶,日本公司20世纪80年代掀起的美国收购狂潮曾经引起人们的焦虑。日本当年的经济神话得益于由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和银行组成的大型联合体——集团企业,在提高研究和开发预算的基础上,轿车、摩托车等产业飞跃发展,带动海外销售取得成功,随之而来的充裕资金拉动国家经济腾飞。近年,国际上对中国“买下世界”的炒作与当年日本“买下世界”有异曲同工之处。

    中国近些年的发展不仅在国内积累了巨大财富,还积累了可观的外汇储备,成为左右全球金融的重要力量。截至2010年12月底,中国拥有的外汇储备为28473亿美元。曾几何时,中国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成为导致国内宏观经济失调的“罪魁祸首”,美国也曾视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为一种潜在的威胁。但是现在,这却成了稳定美国金融市场和全球经济的最大力量。

    如今,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了七国集团(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等世界主要七大工业国,简称G7)的总和。有分析指出,中国外汇储备中有60%~70%是美元资产,这对当下动荡的金融市场中稳定美元资产的价格至关重要。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充足的外汇储备,为中国谋求重塑国际金融新秩序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基于对中国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的考虑,欧盟首先提出,应把中国纳入解决全球金融危机的谈话框架;中国也提出,要改革建立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上的旧的国际经济和金融体系,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应该在新布雷顿森林体系中获得相应的发言权与地位。

    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国一跃成为区域龙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正在积极争取全球经济领头羊的地位。当然,中国也需要与之相称的国际金融话语权和参与制定新的游戏规则的权利。其中,人民币正在向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迈进。上一轮国际金融秩序大调整以美元代替英镑而告终,本改革,人民币的地位将不断攀升,谋求与中国国力和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