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即将到来的股市大突破 > 经济分析师对未来10年中国经济的展望

经济分析师对未来10年中国经济的展望

作品:即将到来的股市大突破 作者:程超泽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现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有必要展望未来中国经济的走向。新华社经济分析师们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对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新能源对中国汽车业的影响、未来中国能源消费格局、未来中国银行业发展趋势、中国纺织业的前景、文化创意产业的兴盛、网络生活的新阶段、粮食供求的平衡、资本市场的深化和城市化发展水平等作出全方位预测。从中不难看出,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将贯穿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全过程。①

    趋势1: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将高达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元兑换1美元左右,人民币年均升值约4.5%。

    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中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中国利率和汇率改革的进行、资本市场的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的提高。

    趋势2:新能源助中国成汽车强国。

    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将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大众品牌。到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仍大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汽车市场高速增长带来的能源和环保压力将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很可能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缩小与汽车强国之间差距的一个契机。

    中国新车消费市场规模超过美国的时间可能比想象中要快,这一天将在2015年来临。2020年,中国汽车年产量将超过2000万辆,比2009年翻一番。届时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至少1.85亿辆,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中国汽车出口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由2010年的7.3%提高到20%左右。

    趋势3:能源消费居世界第一,国内能源产出与需求间差距拉大,能源进口占总消费比例进一步提高。

    未来10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但人均能源消费量仍只有日本和西欧国家的一半,不到美国的1/3,相当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中国国内能源产出与需求间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能源进口占总消费的比例将从目前3%提高到2020年的20%。

    中国能源政策将面临巨大压力,国际上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减排义务的呼声将逐渐高涨。国内民众环保意识也将明显增强。两者将共同推进中国能源结构向清洁化转变,经济结构向低碳化转变。

    趋势4:银行将成为“金融百货公司”。

    银行杠杆化产品将通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实体经济投资产生积极影响。未来10年,中国商业银行将从传统以“融资中介”为核心向以“财富管理”为核心转变,零售业务将成为未来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目前对银行利润贡献最大的对公业务占比将明显下降。

    未来银行将降低对通过客户储蓄来筹集资金的依赖性,金融创新带来的高杠杆化金融衍生品将大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传统银行存贷利差的赢利模式将逐渐让位于中间业务的赢利模式。

    趋势5:由纺织大国迈向纺织强国。

    创新将促使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结构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未来10年,中国将由纺织工业大国跃变为强国。在纺织服装市场整体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家用尤其是产业用纺织品市场的扩展将尤为引人注目。就纤维消费总量而言,服装、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将“三分天下”。

    未来10年,纺织工业在中国国民经济实现21世纪头20年发展目标的进程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纺织工业产业规模将保持增势,但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产业结构得以优化升级。预计到2020年,中国纤维加工总量将突破4000万吨,占全球总加工量的40%。

    趋势6: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崛起。

    潜力最大的是文化与其他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深层结合。未来10年,文化创意与传统产业将快速融合,形成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范式——文化创意经济。文化和创意元素的融入将提升传统产业,而传统产业的产品和服务也将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今后10年将是中国文化消费高度繁荣的10年。传统文化产业在升级的同时,将加速向其他产业渗透。文化和创意将大规模地作用于旅游业、制造业甚至农业等,全面催生以传统文化产业为基础的文化创意经济,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趋势7:网络生活进入物联网阶段。

    “物联网”将引领电子消费进入一个更便捷、人性化、智能化的新时代。近来“物联网”这三个字开始迅速走红。股市每天一堆所谓的物联概念股票往涨停板上封,想不红也不行。

    未来10年,“物联网”这个高科技名词将由概念逐步走向大规模应用,掀起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它通过感应器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形成普遍连接的互联网络,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神奇整合。借助物联网,人类能够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全新的网络新体验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趋势8:粮食长期处于紧平衡。

    良种推广、化肥应用和提高机械化水平仍然是粮食增产的有效手段。未来10年,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膳食结构改善,将对中国人均粮食消费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粮食消费量增长的主要动力将来自人口总量增加。到2020年,中国人口总数将达到14.1亿左右,粮食工业和出口需求在政策调控下有望保持相对稳定,粮食需求的增长将在10%左右,需求刚性较强。

    国家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对保障粮食供应至关重要,而科技进步对粮食单产的贡献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10年中国粮食增产将超过10%。但长远来看,粮食生产受资源、气候、技术、市场等因素影响,大幅增产的难度加大,中国粮食中长期仍处于不平衡状态。

    趋势9:资本市场趋于国际化。

    资本市场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将提升中国在全球资本市场上的份额和地位。未来10年,中国资本市场将进一步向市场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基本完成从“新兴加转轨”向成熟市场的过渡,初步形成完善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格局。

    中国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将大大拓展,股票、债券、商品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场全面发展,市场层次更为丰富,在全球资本市场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发展、提升,成为与中国经济地位相匹配的在全球资本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国际化资本市场。

    未来10年,上海将跻身于国际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市场种类比较完备的金融中心,形成包括股票、债券、货币、外汇、商品期货、OtC衍生品、产权交易等在内的金融市场体系。创业板主战场在深圳。创业板上市公司将给中国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中小企业注入生机。

    2020年,沪深市场市值将达到80万亿~100万亿元人民币,较目前翻两番,上市公司数量有望从目前的1638家增加到5000家。

    未来10年,外国企业和投资者将不断进入中国市场。两年之内,外国企业很可能有望获准在国内上市融资。预计到2020年,上交所上市的境外公司比率将达15%左右,约为1000家左右,其中世界500强至少有50家;B股市场将有可能与A股合并;同时更多优秀的外国企业可以在债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

    趋势10:城市化率将接近六成。

    户籍制度将逐步开放,中小城市将成为吸纳农村人口转移的主力。未来10年,中国城镇人口将达到8亿,城市化率将接近60%,与发达国家普遍的80%的城市化率仍有很大差距。

    城市化进程将推动中国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随着进城务工农民的增加,非农务工收入占农村居民收入的比例目前约为40%,预计未来10年将提高到50%。考虑到相当一部分转移劳动力已经实现“完全迁移”,其收入增长将划归城市部分,因此原有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将比统计中的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