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作品:近三十年中国文学思潮 作者:雷达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1)陈艰《冒充真实内容的空白》,《当代文艺思潮》1984年第3期102页

    (2)雷达,《就现代文学问题答〈当代文艺思潮〉编辑部问》,《当代文艺思潮》1982年第2期97页

    (3)张陵李洁非《从英雄到普通人——论我国当代文学观念的转变》,《当代文艺思潮》1985年3期,第9页

    (4)邵大箴《当代国外文艺思潮与我国美术创作》,《当代文艺思潮》1982年第2期,172页

    (5)张陵李洁非《从英雄到普通人——论我国当代文学观念的转变》,《当代文艺思潮》1985年3期,第9页

    (6)同上,第6页

    (7)同上,第12页

    (8)瞿世镜《“意识流”思潮概观(之三)》,《当代文艺思潮》1982年第3期131页

    (9)曹志平艾战胜《胡塞尔的“科学与日常生活世界”论》,《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39页

    (10)胡塞尔《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28、58页

    (11)王俊,刘瑞享:《存在与日常生活———谈海德格尔对日常生活中的常人分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8月第4期87页

    (12)同上,88页

    (13)刘怀玉《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概念的前后转变》,《现代哲学》2003年第1期49页

    (14)刘怀玉《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概念的前后转变》,《现代哲学》2003年第1期49页

    (15)刘怀玉《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概念的前后转变》,《现代哲学》2003年第1期50页

    (16)张政文杜桂萍《艺术:日常与非日常的对话——A·赫勒的日常生活艺术哲学》,《文艺研究》1997年第6期113页

    (17)衣俊卿《日常生活·中译者序言》,《日常生活》阿格妮丝·赫勒 著,重庆出版社1990年出版14页

    (18)

    (19)衣俊卿《回归生活世界的文化哲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191-193页

    (20)衣俊卿《论人的日常生活世界的历史演化》,《江海学刊》1995年第3期109页

    (21)闻晓祥王南《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与新兴的日常生活世界》,《社会科学辑刊》1999年第3期42页

    (22)闻晓祥王南《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与新兴的日常生活世界》,《社会科学辑刊》1999年第3期42页

    (23)闻晓祥王南《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与新兴的日常生活世界》,《社会科学辑刊》1999年第3期43页

    (24)李小娟《世纪之交中国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求是学刊》2005年第6期23页

    (25)李小娟《世纪之交中国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求是学刊》2005年第6期23页

    (26)李学丽《日常生活批判与中国女性文化的建构》,《求是学刊》1999年第2期19页

    (27)阿格妮丝·赫勒《日常生活》,衣俊卿译,重庆出版社1990年出版7页

    (28)张辛欣《必要的回答》,《文艺报》1983年6期

    (29)张辛欣《我们这个年纪的梦》

    (30)李洁非张陵《一九八五年中国小说思潮》,《当代文艺思潮》1986年第3期60页

    (31)同上,61页

    (32)同上,61页

    (33)陈思和,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307页

    (34)刘震云《磨损与丧失》,《中篇小说选刊》1991年第2期第89页

    (35)阿格妮丝·赫勒《日常生活》,衣俊卿译,重庆出版社1990年出版5页

    (36)阿格妮丝·赫勒《日常生活》,衣俊卿译,重庆出版社1990年出版68页

    (37)同上

    (38)王一川《重复模式与日常生活》,《求实学刊》1997年第5期68页

    (39)刘震云《磨损与丧失》,《中篇小说选刊》1991年第2期第89页

    (40)於可训《在升腾与坠落之间——漫论池莉近作的人生模式》,《当代作家评论》1998年第1期75页

    (41)衣俊卿《论人的日常生活世界的历史演化》,《江海学刊》1995年第3期114页

    (42)卫慧:

    (43)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