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春秋大领主 > 第165章:好了,开骂吧

第165章:好了,开骂吧

作品:春秋大领主 作者:荣誉与忠诚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老吕家现在是陷入一种死循环了。

    想要干更多的事情,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增加了劳动力,粮食方面又不够。

    这就是步子迈得太大,差不多要扯到蛋的状况。

    除非愿意进入到慢节奏状态,否则吕武只能规划出一种平衡。

    哪一件事情比较重要,划出相应的劳动力去做那件事情。

    次要一些的事情则慢慢来。

    那么,对于老吕家来说,率先做好什么事情比较急切呢

    几乎不用过多思考,他们最需要保障的是粮食。

    有句俗话叫“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能保证不饿肚子,其余的事还有去做的欲望,一旦出现粮食危机就该是人心惶惶到什么都不想干。

    “显”吕武点了名,问道“你需几人”

    虞显当然觉得越多越好,只是很清楚不可能。

    他想了想,谨慎地说道“主,不可低于两万。”

    已经查看过文牍的吕武,知道虞显在自己出征时动用了一万人在开垦荒地。

    这样算起来的话,四个月的时间开垦出了八万亩,效率算是快还是慢

    要看是在什么地形进行开垦。

    所以,很难判断付出的效率值。

    吕武记得虞显呈现上来的文牍内容,里面的建议是将原本已经开垦过的耕地,重新再整理出来。

    那些所谓已经开垦过的耕地,指的是以前有贵族进行过开发,后来荒废了。

    毕竟,“阴”地并不是自古以来没有人烟,曾经有不少贵族被分封在这里,他们要吃饭就要劳作,也就等于需要开垦耕地。

    后来,各种各样的原因致使那些贵族消失,人口极短的时间锐减过于严重,没人去进行照顾,耕地必然要退回荒地的生态。

    这种类型的荒地,远比开垦其余土地的步骤要少得多,一般只需要烧一遍再处理植物根茎就行了。

    不像砍伐掉树木的开辟,要很费劲地弄掉树茎和树根,还要处理石头。

    哪怕是在没有树林的区域开垦,需要处理的杂物也是一样多。

    伺候土地是一件精细活,不存在什么粗干这种操作,耗时也就可想而知。

    “可。”吕武的心在隐隐作痛,却知道不能拒绝,看向宋彬,问道“需征几人”

    宋彬早有腹案,说道“主已是中大夫,军职为帅,纳赋需带七千五百士,封地不可无驻防”

    吕武截断,说道“五年之内,我可纳赋不满额。”

    之前成为“下大夫”之后,吕武成了“旅帅”,前往纳赋就没带满一个“旅”需要的一千五百名战兵。

    这个是晋国对新晋贵族的一种“保护期”,允许在五年时间内不满额纳赋。

    吕武知道今年有很多已经过了“保护期”的贵族,一样没有携带满编的士兵前往纳赋。

    他们被警告了一次,下一次求爷爷告奶奶,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一定会想方设法携带满额的士兵纳赋。

    只因为一次警告就是极限,再不符合身份所需要的额度,封地就要被削减。

    宋彬对吕武表现出消极感到有些失望,说道“主为晋国大夫,只可强者恒强。”

    另外几名家臣表达出相同的意思。

    老吕家现在不算奴隶,人口约有五万出头

    吕武一直在增加武士的数量,一再提拔增加到三千。

    等于说,他的治下有三千户不需要交税,出产了什么都算自己的家庭。

    当然了,吕武划出土地给了武士。

    这样一来,武士需要去自行开垦耕地,不再是吕武的直面负担。

    按照宋彬的意见,五年之后的老吕家至少需要一万三千名武士,等于可以逐年来增加武士的数量。

    “今岁可增至四千”宋彬从很直接角度说道“士非一日可成。若不及早为士,如何出征纳赋”

    吕武很犹豫。

    他当然知道随着身份的提高,不是能不能做到某件事情,是必须去达到那种高度。

    一旦无法形成与身份地位匹配的实力,爬得越高会摔得越疼。

    甚至不再强了,连重新弱小的机会都不存在。

    强者恒强,讲的就是这个。

    吕武心想“这是逼我一再抢劫啊”

    仅是经营,再怎么用心都不可能短时间内达成“量变”的。

    就好像“开源节流”那般,本身不存在任何的“源”也就枯竭了“流”,再怎么“节流”都无法让持有的“量”产生变化。

    由增加武士的数量,话题兜兜转转回到劳动力上面。

    吕武琢磨着,国外征战可以针对狄人和戎人,国内则需要抓捕野人。

    缺乏粮食的时候,胡人可以作为一种消耗品。

    这不是什么种族仇恨,完全是出于需要。

    再则,吕武太清楚胡人发展壮大起来之后,对诸夏的威胁了。

    能消耗胡人,他怎么可能心慈手软。

    换个说法,知道脚盆鸡干了些什么,有机会去毁灭脚盆鸡,干不干

    想要当善人,先去了解一下历朝历代胡人对诸夏的伤害。

    胡人融合进诸夏,不是他们主动,是被打到不得不融入。

    双标一些,野人需要融合进入老吕家,达到人口的快速增长。

    这个也不是特别去善待野人,纯粹是因为文化和思想方面的相近度、契合度。

    他们一阵精打细算下来。

    两万劳动力将负责耕地开垦。

    短期内将增加一千名武士。

    增加了武士不止是吕武少了一个免费劳动力。

    每一名武士都有自己的直系亲人,一下子就让吕武少了数千可以随意指派劳动的人手。

    建城第一步所需人手,按吕武要求的两万人来算。

    其它林林总总地分配下来,老吕家能动弹的人手,几乎不存在什么闲人了。

    吕武有过选择“集中人手办大事”的想法。

    也就是集中起人力物力,短时间内去完成某件事情。

    仔细思考下来却是一件不切实际的事情。

    不是无法短时间内完成某件事,是那么干必然会对其余的事情造成影响,甚至是致命的影响。

    说白了,老吕家的“量”就摆在那里,不是明明有多大的“量”,利用率却是太低。

    后世天朝能屡屡能将“集中力量干大事”办成,主要因为“量”就摆在那里。

    会议结束。

    吕武喊住了宋彬,说道“可与武士商议,以我之术操练。”

    宋彬一时间比较茫然。

    各家贵族的武士平时都是自己练自己的。

    要是需要纳赋出征,也就那样子了。

    不需要出征的话,一年之中会有三个月的时间被集中起来,进行纪律和军阵方面的训练。

    这个就是为什么集结成军之后,晋军总是能千万如一人,做到整齐踏步的原因。

    吕武知道现在战戈兵是诸夏的主流,只是老吕家走“平常路”很难追上大贵族,拼数量更是没可能。

    他带着宋彬来到一个武器库。

    很多箱子被搬了出来,打开后露出了一柄柄的短剑。

    这些剑的剑身长度五十厘米左右,同时剑身的宽度比较大,且剑身也厚。

    一些盾也被抬了出来。

    盾为木制,俯视呈半圆形,正面看则为长方形;高一米六,宽八十厘米,厚大约五厘米。

    身穿环片甲的武士拿起短剑再扛起盾牌。

    懂行的人看到,会知道是什么。

    一定会骂吕武精罗。

    他也是没办法啊

    单纯搞长矛兵,几次纳赋下来发现作用局限太大。

    诸夏这边的长矛兵跟希腊长矛兵还不是一回事。

    诸夏长矛兵的杆有点粗,希腊长矛兵的杆则细一些。

    越长的物体,用起来就越困难,再加上物体的重量,没有一定的力气真的难以进行使用。

    吕武挑来挑去,也就组建了三百长矛兵。

    一百名武士被调集过来。

    他们穿上环片甲,手持短剑,扛上盾牌。

    吕武指挥下来,一百名武士组成了“龟甲阵”的阵型。

    他一再进行解说,一个又一个命令下达。

    武士组成的“龟甲阵”开始向前,看着还有点像那么回事。

    到了模拟交战,前排的武士做完攻击动作,也就是整齐地向前猛地顶盾,再从上而下刺出剑身;第一排攻击完毕,第二排递补而上,做之前战友相同的动作;一层又一层地轮流推进。

    起初还没有出现问题,后面有第一名武士出现失误,导致了某个队列的队形乱掉,又影响了其余的队列。

    只是模拟都能这样

    要是真的处在交战状态,可以想象又是多么糟糕。

    所以,事情也就明摆着了。

    如果一支军队没有优秀的密集阵传统,还无法提供士兵以最好的训练和保障,就没法使用要求很高的龟甲阵。

    “这”宋彬尽管看到了不好的一面,却是感到了很大的震惊。他想了想,问道“主,可是要以此阵呼应长矛兵”

    多兵种配合吗

    吕武当然有这个期望。

    “据彬所知,魏氏有此类阵术。”宋彬没搞明白吕武是不是特地要与魏氏区分,才进行了革新,说道“确有集中训练必要。”

    那就是觉得有发展前途了

    另外,吕武知道魏氏一直在研究发展重步兵。

    那是卫视建立在甲胄的研究和生产量的优势上面

    吕武不清楚“魏武卒”是在什么时期发展起来,只不过成名是到战国之后了。

    现在是春秋中叶,他哪怕知道了魏氏的训练方法,却不能进行完全一样的模仿,要不就是在挑衅。

    其他家族也是一样。

    所以了,吕武只能搞“新花样”了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