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大宋第一衙内 > 分卷阅读283

分卷阅读283

作品:大宋第一衙内 作者:素衣渡江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臣子伤心,而是被朱勔的哭诉中的几句话给深深的刺痛了。

    朱勔是这么说的,“方腊为人阴狠毒辣,他今日能安排他的人马潜伏家父身边,要了家父的性命,改日就能派细作潜伏在所有官员身边,就连官家身边,谁又知道有没有明教教徒?”

    这就很恐怖了,赵佶一想到自己没事爱出宫在烟月街逛游的爱好,说不定已经被方腊盯上,正安排信徒接近他。

    朱冲遇害给京城所有权贵敲响了警钟。

    赵佶别人的死活可以不管,但自己的性命还是十分爱惜的。

    赵佶上朝后决定了两件事:第一件:速速对江南方腊用重兵,必须剿灭。

    第二件:叫皇城司清查东京内的明教教徒,尤其是官宦极其家属是其信徒的,将名字报与他知晓。

    于是,调兵遣将的高俅,训练士兵的花荣和清查明教教徒的高铭,三个人都忙活了起来。

    虽然住在一起,但却经常好几天都碰不到面。

    尤其花荣,因为他的骁锐军已经确定要出征,正在加紧训练,最近都住在军营内,几乎不回太尉府。

    高铭的情况也不是很好,忙得脚打后脑勺。

    比如,哪个官员叫小老婆的弟弟的外甥不吃肉,怀疑是明教教徒,结果人家只是佛教徒而已。

    又比如某某官员家老婆的舅舅的表弟爱穿白衣,结果人家只是在服丧。

    不过,还是整理了一批确定的名单交了上去。

    令人欣慰的是,这些信徒基本上都不是官员的近亲属,多数都是旁支和家里的仆人。

    但就这样才可怕,尤其仆人,天天跟主人见面,哪天被人利用,主人就脑袋搬家了。

    赵佶拿着高铭交上去的名单,眉头紧锁,“各位爱卿,你们说说,该怎么处理这些人?”

    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东京里有这么多明教教徒。

    虽然这些教徒可能并不尊江南的方腊为教主,而是有新教主,但也是件麻烦事。

    商量如何对付明教,赵佶只叫赵楷、蔡京、高铭和几个六部的重要官员在场,算是小范围秘密会议。

    杀光是最简单的,历史上许多君主都是对这么对待异端的,但是本朝讲究仁治,肯定不能这么大开杀戒。

    可问题在于,罚轻了,没用,罚重了,小心在东京在地都爆发叛乱。

    赵佶向下看了一圈,都不说话是不是?不说话,朕可要点名了,“蔡爱卿,你来说一说吧。”

    蔡京道:“臣以为,擒贼先擒王,将京畿周围的明教大小教主和大小护法,擒住斩杀,但是对普通信徒则采取安抚对策。”

    赵佶微微点头,他也是这样想的,不可能惩罚一般的信徒,只能对核心骨干动手。

    就在此时,却听高铭出口道:“官家,臣以为不能这么简单处理。”

    赵佶一愣,随后来了兴趣,“那高爱卿说一说吧。”

    其他朝臣也都看向高铭,心想你又能有什么高论?蔡太师说得已经很好,你的办法左右逃不出惩罚首脑,安抚信众这个大框架。

    高铭便分析道:“明教又称摩尼教,穿入中土已经有几百年,死了不知多少任各地方大大小小的教主,但信徒却一直都没少过,一个教主死了,教派内马上就有人顶替上来。

    明教已经不是创教初期,需要教主的个人能力维护教派的生存,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不管是教义还是教内管理都十分成熟了,应对危机的能力,十分强。就比如现在单杀了方腊,用不了多久,信徒中就会出现能力超群的人,继续当教主。”

    蔡京心里冷笑,难道你说的我不懂么?“可你也说了,明教从他的前身摩尼教,发展到现在足有几百年历史,岂是那么容易能连根铲除的?”

    “所以,以微臣之见,三管齐下,第一,逮捕明教骨干,但并不要他们的命,而是要加以引导,让他们回归正途。”

    “如何加以引导?”蔡京质问道,纸上谈兵谁不会?加以引导四个字,谁都会说,但真做坐起来,却没具体操作措施。

    高铭心道,非得我说一句,你反驳一句么,“在京郊找一个道观或者寺庙,将这些逮住的骨干安排住进去,让德高望重的和尚道士对他们讲经。这个过程,他们不许和外界有任何接触,吃住都在寺内。

    不能看明教的教义,不能和之前的教徒接触,甚至听讲经的这些成员之间都不许私下交流。每天接触的只有佛道的正规典籍。一百个明教徒进去,五十个佛教徒,五十个道教徒出来。”

    简单概括,就两个字:洗脑。

    四个字:开洗脑班。

    蔡京仍旧质疑,“这样就能让他们放弃信仰明教,改信正教?”

    高铭点头,“如果太师不信的话,可以先开一个为期一个月的教学课堂,如果没效果,再杀了他们不迟。如果有效果,他们这些骨干信仰了正教,下面的教众就好办了。我甚至可以放言,给我一个月的时间,我甚至可以让他们相信咱们其实是住在一个圆形的球体上,是咱们绕着太阳转,而不是太阳绕着咱们转。”

    赵佶觉得高铭说得有点道理,人还在于教化。

    “高爱卿,你觉得此事可成?”其实不成也没损失,大不了再拉出去砍了。

    “嗯,没问题,摩尼教虽然历史渊源,但是佛道可比他更加有沉淀。在正教典籍下,他们不堪一击。

    他们中间肯定有不服气的,可以在课堂上跟高僧和高道辩论,我相信最后一定他们被辩得体无完肤。”

    佛道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理论早已非常成熟,没有任何纰漏,是驳不倒的。

    蔡京看出来官家心动了,他并不喜欢高铭出风头,便道:“仅仅是这样的话,要消耗许多人力物力,供养这些听课的骨干就要许多钱。”

    “这些钱叫他们自己出,骨干一般都有钱。”高铭道:“另外,对付这群人,臣还有其他的建议!”

    “直管说。”赵佶态度认真的准备听高铭的建议。

    “既然摩尼教是从波斯传来的,这些教徒对创始人本人并不了解,朝廷可以利用这点,再做两件事。

    一件是编造创始人本人的经历,另一件就是,另外造一本经书,投降民间,对他们的教义做出修改。

    而更改后的教义,自然是利于朝廷的,比如宣扬‘顺天护国’。这件事,短时间可能未必见效,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明教在唐时就多次爆发叛乱,不彻底铲除,流毒无穷。”

    简单来说,第一件,利用明教原产地波斯和中土信息交流不畅这点,编造创始人摩尼的黑料,什么摩尼本人不仅喝酒吃肉还搞别人老婆之类的,把他拉下神坛,一个不入流的家伙编造的东西,自然也不配叫人信服。

    而另一件,则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