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大宋第一衙内 > 分卷阅读284

分卷阅读284

作品:大宋第一衙内 作者:素衣渡江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总结为“篡改教义,编造伪经。”

    叫这帮人相信不再黑暗光明二元论的造反经书,而是宣扬温和中庸的经书,从内核来个李代桃僵,精神上消灭。

    蔡京等朝中老臣听了都不禁一愣,高铭,这都能想得出来,究竟谁才是老狐狸啊?

    你平时都在琢磨什么玩意?!这种程度的黑心手段,张嘴就来啊。

    赵佶听了,十分高兴,“高爱卿所言有理。那么这件事由你承办吧。”

    高铭就有点为难了,“臣还在承建万博会馆……”

    其实万博会馆,他不管也行,钱有了,想法有了,叫人去当地绘制图纸,拿回东京吩咐工匠照着比例做,就行了,高铭现在也只是起个监管作用而已。

    赵佶道:“那个你想放一放,主管明教一事。”

    高铭应承下来,“是,只是经文方面,臣恐怕需要礼部协助。”编造伪经,得编得像样点。

    赵佶看向蔡京,“你叫礼部全权协助你。”

    “是。”

    朝中诸位大臣都忍不住暗中瞥高铭,心想,你还真是挺忙的,好像官家都离不开你了,什么差事都交给你。

    不过仔细想想,高铭刚才的提议的确是比较完美的,谁叫他们都没想出来呢。

    该交代的都交代完了,到赵佶的娱乐时间了,就叫大臣们都退下了。

    赵佶和儿子郓王赵楷往后殿走,自然聊起了刚才高铭所说的对明教的政策。

    赵佶忍不住带着几分夸奖的语气道:“朕以前交给高铭的事,他都能做得井井有条,想不到他连如何对付明教这个难题,也能想得这么周到。”

    赵楷发现了一点,高铭对他的策略能奏效十分自信,就好像他亲眼见过结果一般,或许他在别人试验过?

    他对父皇道:“关键是可以举一反三,不光是对明教,对任何异端都可以采取这个方法。”

    他以前认为高铭不过是有意思的纨绔子弟,脑子浆糊到连他们见过都忘记了,后来又觉得他插科打诨是个好手,直到离开东京,他外派去孟州做知府,做得有声有色,赵楷就发现自己不能小看他了。

    而从梁山归来后,他发现高铭更是非常有能力,说他正经吧,他经常出损招歪招,说他不正经吧,他却有他自己的坚持。

    或许,他那天评价他的大忠似奸,是最准确的。

    赵佶笑着点头,“是啊,可惜啊,高铭就是太年轻了,缺乏历练,待以时日,必将不同寻常。”

    如果能将高铭历练成一个出色的谋臣,成为儿子班底的重要成员,也算是他这个做父亲的给儿子的一个馈赠吧。

    ——

    高铭忙着给京畿周围的名教徒办学习班的间隙,不忘打听派去剿灭方腊的出兵将领名单。

    这天,高俅从白虎堂出来,被高铭堵住,“爹,将领确定下来了吗?梁山的人去吗?”末了又加了一句,“我能去吗?”

    高俅先回答了最后一个问题,“你不能去!”

    高铭一叹气,“行吧,那梁山的人去吗?”

    “有他们。”同行打同行嘛。

    “就他们?“”

    高俅道:“当然不止他们,还有中央禁军外,和各州府兵马将领。这次的大将,经过商量,已经定下来了,统军大将是建武军指挥使王禀,副将之一,你认识,是周昂。”

    周昂?高铭眯起眼睛,觉得十分耳熟,突然想起来了,“不就是打梁山伯被抓住的那个么?”

    当初他和丘岳两人被擒住,几乎要认出他来,被他一顿抽耳光,然后带着去换回了被朝廷抓走的李俊。

    “嗯,这次将功折罪。另一个就是花荣了。”高俅道:“其余的将领,多数是地方出身,比如大名府和东昌府都有抽调人马。”

    中央禁军轻易不动,现在从中央调了三股军马打方腊,已经很给他面子了,其余的人马按老规矩,从地方抽调。

    高铭忽然有种不好的预感,“大名府的将领,不会有索超吧?东昌府的将领不会是张清吧?”

    “诶?你怎么知道?”高俅吃惊的道。

    很简单,因为这些人本来应该是上梁山落草的,因为高铭之前的搅合,叫梁山提前招安,导致这些朝廷降将还在当地军中任职,但所谓逃得过初一,逃不过十五,该来的命运还得来。

    别以为没落草,就不用去打方腊,命运的安排仍旧在召唤。

    “因为我曾听过他们的大名,您说了大名府和东昌府,自然而然想到了这些人。”高铭给出了解释。

    高俅没有怀疑,还夸儿子,“很好,这说明你对政务熟悉,各地有什么样的官员,都熟烂于胸,不错不错。”

    总之,儿子万般好。

    “那什么时候发兵?”

    “快了,这些军马都离开驻地,到金陵集合,再发兵攻打方腊。”高俅道:“不出意外的话,王禀、周昂和花荣等人,等圣旨发下来,就得即刻离京,就在这两三日天内。”

    这回不光梁山军,既定剧情中的降将都被征兆了,高铭就更想跟去看看了,“爹,我……”

    高俅已经猜到他想说什么了,“不可能让你去的,你死了这条心吧。”

    高铭只能咧咧嘴,装作打消念头的样子,“好吧。”

    高俅好奇的道:“你为什么执意要跟去?”

    “因为……因为我怕朝廷的将士被方腊的妖言鼓惑,加入明教。我如果能做监军,一定对他们加强训导,绝不受方腊毒汁的侵害。”

    高俅连连摇头,“这点你就不必担心了,好了,我就是出来透透气的,还得回白虎堂,你也去忙吧。”

    见没有希望,高铭只好离开,走了一步,就被他叫住了,“什么事?”

    高俅关心的道:“官家叫你转化明教教徒的事,你尽力就行,别太卖力,累坏了身体。具体事务,急交给手下去办,许多事,你不用亲力亲为,你只需提纲挈领的人。”

    他觉得儿子刚才那通发言,就是因为整日接触明教教徒,弄得他草木皆兵了。

    “我知道了。”老爹还是很关心自己的,正因为这样,才绝对不会允许自己随军打仗。

    得另辟蹊径。

    赵佶过目了下出征的将领名单,觉得没有大问题,就正式颁布了。

    大军正式向江南进发。

    花荣自从被定为副统帅就没回过太尉府,一直都住在军营内,只有临行前一天,回来借着取东西跟高铭告别。

    不过,因为是临时有空,也没提前告知,高铭并不在府里。

    当时高铭正在一个郊外刚修整好的废弃寺庙内,视察明教徒学习班的筹办情况。

    下午时候下起了雨,高铭就没回东京城内,当夜住在了寺内。

    他不急着回东京,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条路是大军出城的毕竟之路,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