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旧恩(穿越) > 分卷(210)

分卷(210)

作品:旧恩(穿越) 作者:藕香食肆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谢青鹤双手无力把蒋占文的紫砂杯子晃得叮当响,说:姐姐忙呢,儿服侍爹。

    蒋占文只怕他把自己成套的杯盏砸个缺角,想叫女儿吧,儿子又要病歪歪地站起来帮忙,逼不得已,他也只好自己动手。没人使唤的情况下,蒋占文顿时消停了不少。茶不够热,算了,自己炊水泡茶太麻烦,凑合喝吧。手弄脏了,凉帕子擦一擦也凑合。痰盂脏了,算了算了,多吐几口一起倒。

    谢青鹤应付年长男性非常有经验,不让服侍这事惹了蒋占文不快,必然要从其他地方找补回来。

    所以,他就故意拿蒋占文擅长的易经去请教。

    蒋英洲的书柜里有一本周易正义,翻得最是残旧,显然是蒋占文所遗。

    五经之中,蒋占文读得最熟悉的就是易经,要说理解多深也不至于,反正他说得眉飞色舞,谢青鹤听到荒谬处也不拆穿他,反而故意露出所有所思、大有所得的崇拜表情,把蒋占文捧得兴高采烈。

    引起了蒋占文的谈性,他自然没空去跟老婆女儿生气了,只觉得自己身高八尺,伟见千里。

    到中午吃饭的时候,蒋占文直接废了食不言的规矩,滔滔不绝地跟儿子讲易经。

    蒋二娘偷偷给弟弟竖了个大拇指。

    ※

    为了让张氏好好养伤,蒋二娘和蒋幼娘也能喘口气,谢青鹤就负担起了搞定蒋占文的重任。

    蒋二娘和离之事总也是个不大不小的丑闻,蒋占文不想出门听人议论,正嫌憋屈得慌,不大爱读书的儿子就突然开窍了,让他有了一种教子读书的雄心壮志。

    再有谢青鹤恰到好处地捧着他,挠着他的痒痒处,蒋占文每天都哼着小曲儿心情舒畅。

    谢青鹤也没有托姐姐去买针具。这事不好无师自通,闹得太过分也解释不通。

    所以,趁着半夜摸鸡的机会,他去千金堂取了一套针具,顺了几样能制迷香的药材,留下二两银子算是偿金。回来把蒋占文和张氏一起迷昏过去,拆了张氏的绷带扎针活血,完了又原样包回去。

    有了谢青鹤出手,蒋占文消停,张氏的脚伤日渐恢复,邱大夫来复诊时也啧啧称奇,蒋二娘和蒋幼娘更是轻松了许多,谢青鹤甚至还有空帮蒋幼娘做绣件儿,让蒋幼娘有机会多认几个字。

    说到底,蒋家是很标准的平门小户,考上秀才的蒋占文也没有超出一县的见识,以谢青鹤的心智能力,在这个小家里舒展可谓不费吹灰之力。

    然而,不费力不代表有意义。

    谢青鹤认为,若一直沉溺在蒋家的泥潭中,是在浪费他与小师弟分别前来修行的生命。

    两个月后。

    蒋二娘和离归家的议论渐渐平息,蒋占文也开始重新出门走动。

    毕竟营生还是要做的,不能坐吃山空,而且,他肚子里那点儿存货,已经翻来覆去给儿子讲了四五遍,现在对着儿子孜孜求知的眼神,蒋占文已经有点吃不消了,还是得缓一缓。

    张氏脚恢复得非常好,不过,她还没下床就天天挑剔蒋二娘。

    蒋二娘是和离归来的女人,是个弃妇,就算她离婚的原因是张氏自己,张氏还是看她不顺眼。

    当初蒋二娘回门是姑奶奶的待遇,蒋幼娘吃稀饭,蒋二娘吃白米饭,这会儿蒋幼娘还是吃稀饭,张氏恨不得给蒋二娘吃涮锅水。

    结合家里的情势,谢青鹤向蒋占文暗示,他想去邻县读书。

    邻县有一位专治易经的大佬,才高八斗,声望极高,就是考运不济,考了快二十年都没中进士。他的同门师兄弟有得第为官的,他的徒弟学生也有得第为官的,只有他!在同门同宗甚至整个江南科场文坛之中,全都将他视为文曲星下凡,对他崇敬无比,他还是场场下场,场场不中。

    这位大佬给自己算了一卦,叹息说老夫是没有当官的命了,不如归隐山林、择业授徒。

    所以,这十年来,大佬都在老家侍奉老母,闲来无事教教徒弟,过悠闲日子。

    因这大佬家里不差钱,授徒就很佛系,对他脾气的,收,长得顺眼的,收,勤恳好学的,收,资质绝佳的,收,当然,人情请托的,拿钱狂砸他的,也都收只要不是资质又差脾气又坏又懒得上进的学生,他多半都会收。

    如蒋英洲这样的平门小户子弟,束脩给不了多少,只要勤恳上进态度良好,多半也能混进去。

    当然,不保证一定能混出来罢了。

    蒋占文对此甚为重视,又去找了自己的老友,安家的二老爷商量这事。

    安家二老爷拍胸脯保证:这事简单,包在我身上。

    没隔两天,蒋占文跟就安家二老爷一起去了县里,第二天就带回来一封推荐信,据说是跟县里的魏老爷讨来的人情。这位魏老爷是五品致仕,跟邻县的庄大佬曾是同门,他写一封信荐个学生,必是十拿九稳。

    蒋占文本想亲自带着儿子去拜师学艺,毕竟就在邻县不远,父亲带着儿子上门也显得诚恳。

    谢青鹤说:已经得了魏老爷的荐信,儿独自去拜山就是。听说庄老先生收徒还得先考文章,万一儿答不上来,被拒之门外,爹再带儿去求一求,也好有个余地。

    蒋占文被儿子说得心下一惊。庄大佬专注易经,他学的也是易经,同治一经,说不得就会被庄大佬抓住考校几句,庄大佬或许是好意,但是,他若答不上来,这脸可就丢大发了。

    邻县又不远,消息传回来,他以后还怎么去富商大户家里混饭局?

    不去不去,坚决不能去!

    蒋占文摸了摸自己的胡子,呵呵道:是这个道理。我儿长进了。

    于是,家里安排蒋二娘陪着谢青鹤一起,去邻县读书。

    对于这个安排,蒋二娘自然是满心欢喜,张氏和蒋幼娘都不大高兴。

    张氏是不想让儿子离自己太远,当时议论去县上住着是为了看病吃药,为了儿子性命没有法子,这会儿叫儿子去邻县住着,是为了读书读书可是个漫长的事情,怎么也得三五年吧?她还从没有离过儿子这么久的时间。

    蒋幼娘则是过惯了有弟弟照应的找日子,娘一吆喝责骂,弟弟就会不动声色地化解开,每天吃饭都能吃到弟弟的肉菜,绣活儿也都给了弟弟做,她还能空出时间来认字姐姐和弟弟一起走了,只留下她一个人在家,服侍爹娘起居,日子就很难过了。

    蒋二娘也很为难,悄悄跟她商量:要不,我假装崴了脚,你跟弟弟去?

    蒋幼娘又摇头:也不是长久之计。我是未嫁的姑娘,就算跟了弟弟去读书,待你脚好了,爹娘也会叫你来换我回来。唉,如今竟想着,要么叫我也快快嫁人,快快和离好了。

    谢青鹤把这段时间攒的银子都给了她,说:我那边安置好了,尽快来接你。你在家照顾好自己,兑些碎银子在手里,想吃什么自己偷着买,偷吃了记得擦干净嘴再回家。

    说得蒋幼娘又忍不住笑,气恼道:我就这么傻么!

    蒋二娘突发奇想,说:我只怕弟弟这一走,安家的偷鸡案就要告破了。

    这几个月来,谢青鹤一直在摸安家的肥鸡,隔两三天就要偷上一只,在荷塘边烧烤。

    自从听说安家要叫那看守鸡笼的仆妇花四娘赔银子之后,谢青鹤偷鸡的时候就会带些大钱碎银放在鸡笼边上。花四娘对此大为惊异,直说这是心善的黄大仙下山打牙祭知道主家叫她赔钱了,居然还知道给银子!

    如今谢青鹤去了邻县,自然不必再去偷鸡吃,安家的肥鸡也不会再被黄大仙收走了。

    谢青鹤微微一笑:黄大仙也得读书。

    ※

    庄家是羊亭县大族,城南大半瓦舍都是庄家旧居,庄老先生就住在临近浅水的庄园里。

    庄老先生是位慈心仁爱的老师,为前来求学的贫困学生提供两餐一宿,代价是住在学舍里的学生要按照排班负责一部分家务,或是洒扫庭园,或是替老师整理书库、抄写书籍,性质非常飘忽。

    蒋家是极其溺爱儿子的,自然不会让儿子去住学舍,更不会让儿子去扫地倒粪。

    所以,蒋占文托关系在浅水的庄园附近,赁了三间屋子,让儿子带着女儿住进去。这三间屋子是与人合租一院,两面开门,倒也互不打扰。因庄老先生的缘故,庄园附近的屋舍都不便宜,这已经是蒋占文力所能及找得到最好的地方了。

    谢青鹤与蒋二娘到了羊亭县,找到了蒋占文所说的院子。

    说是三间屋子,中间还有个天井,这处也可以砌个灶台,或是用炉子也能生火。蒋二娘反倒是非常高兴满意,这里能放桌子吃饭,有光线,写字也好。我就住那间小屋子,你住大的。

    谢青鹤点点头,说:先把东西放下,暂时安置下来吧。灶台就不要砌了。

    蒋二娘高兴地说:也是。炉子也一样。

    谢青鹤说:我们不住这儿。

    蒋二娘一愣:啊?

    明日我去见了庄先生再说。谢青鹤压根儿就没打算读书,也没必要挤学区房。

    蒋二娘是个极其勤快的女人,不及打开包袱,她先收拾起屋子。谢青鹤见她提着水桶出来,只好跟着起身,说:我去提水吧。

    蒋二娘连忙阻止他:你是读书写字的人,哪里能让你干这些粗活?打小你也没干过,哪里就提得动水了?别动别动,你先坐,我把桌椅擦干净了,马上就给你泡茶。

    谢青鹤跟她沟通无效,收缴了她手里的水桶,径直出门。

    大概也只有蒋家这么奇葩的家庭,才会有女人提水砍柴,男人喝茶发呆的奇景吧。

    谢青鹤走了五趟,把家里的水缸填满,说:以后这些粗活,二姐姐就不要做了。

    蒋二娘看着满满当当的水缸,居然感动得哭了一场。

    谢青鹤回到屋内,关上房门,两只胳膊直打晃,他只得缓缓舒展打拳,缓解身体的不适。

    这皮囊打小娇生惯养,从来没干过粗活,偏偏又没有任何修行资质,是个大写的废柴。这几个月谢青鹤一直在锻炼,灵巧精微的活儿都能做,强体力就没办法了,蒋占文和张氏都盯得太紧,谢青鹤去厨房端碗菜进门都要大惊小怪,实在没有锻炼的条件。

    偏偏在蒋二娘面前又不能丢了男人的尊严,每次两桶水,整整跑了五趟!

    胳膊在哭泣。

    谢青鹤目无表情地敛息收功,做了两个决定。

    第一,从今天开始,要好好锻体。这个废柴皮囊怎么行走天下?

    第二,明儿去买个小厮。

    能担水劈柴的那种。

    第162章 溺杀(8)

    第二天,谢青鹤才迷迷糊糊睁眼,就闻到了蒸肉包子的香气。

    蒋二娘是个特别勤快的女人,谢青鹤昨日说过,刚安置下来各处不便,要么去外边买些吃食,要么简单做点,她还是一大清早就爬了起来,揉面剁馅儿给弟弟蒸肉包子吃。

    二姐姐,哪里来的柴?不是不让你干粗活么?谢青鹤起身询问。

    蒋二娘又在风风火火地收拾院子,说道:小炉子是烧炭的,不烧柴。我若是劈柴,哐哐哐不把你吵醒了?快洗了手去吃饭吧,粥在瓦罐里,蒸的大包子在炉上拿水煨着。你拿筷子,小心烫着。

    谢青鹤还在洗脸,蒋二娘已经放下手里的扫帚,解下围裙洗了洗手,说:我给你端出来。

    于是,谢青鹤把自己洗干净之后,就坐在干干净净的敞轩里,吃着热腾腾的米粥与大肉包,蒋二娘居然还带了张氏做的咸菜,分出来切了一碟子。

    二姐姐做的包子,风味不同。谢青鹤之所以吃得开心,是吃到家乡味了。

    江南鱼米之乡,相对富裕,家家户户都吃得起糖,做肉包时也是甜肉馅儿,蒋幼娘蒸的包子,谢青鹤就吃不太习惯。蒋二娘的婆母是祖上是寒郡籍贯,恰好会蒸寒山附近的小葱肉包,精肉切碎调味时会加几勺花椒粉,谢青鹤小时候吃习惯了,一时惊艳夸了一句。

    蒋二娘就记在了心里,每回轮到她做早餐,必然会给弟弟蒸这从婆家学来的小葱肉包。

    听弟弟又说这包子好,蒋二娘抿嘴笑了笑。

    在家做活时,做得好是分内之事,做不好寻常责打马上就跟着来了,心里悲苦常不自知。

    到了婆家之后,忙碌一番后,婆母偶尔会表扬一句,说家里教得好,她就觉得幼年所受的苦楚都有了回报。若没有阿娘辛苦教养,哪来婆母的满意?终也做了个有家教的贤妇。

    直到那回弟弟装病,她迅速和离回家,跟弟弟相处了几个月,她才知道不是这样的。

    不管她做了什么,所有的辛苦,弟弟都会看在眼里。哪怕只是泡上一壶茶,弟弟也会真情实意地感谢她,从来不会认为她做所的一切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

    在家的时候,谢青鹤能帮忙的事情极其有限,蒋占文和张氏都不会允许儿子去做家务。

    然而,蒋二娘还是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

    她意识到,她做所的一切都是有价值的,是应该被重视的。洒扫炙膳浆洗整理,这些活儿确实每个女人都会做,做了也没什么了不起,可是,不做问题就很大啊。

    所有女人都会做,那也不能去街上随便找个女人叫她给你做吧?人不拿大耳刮子呼你?

    找别的女人做,就得花钱,雇。

    与弟弟一起来了羊亭县,明明做的也还是那些活儿,享受自己服侍的人是不屑一顾、再三挑剔,还是像弟弟一样再三感谢,滋味也是截然不同的。谢青鹤才起床也没帮着做活,就坐着喝粥吃包子,认认真真地夸了一句,蒋二娘就满心美滋滋。

    吃了早饭,蒋二娘问:今日是不是要去拜先生?

    谢青鹤换好出门的衣裳,拿了银钱,说:得空就去。

    蒋二娘满脸惊异:拜师读书不是最紧要的事么?你还要做什么?杂事不如交给我去办,你快拎着束脩去找先生。

    谢青鹤也不跟她顶嘴,笑道:我知道了。

    看着弟弟出门,蒋二娘不免嘀咕:嘴上倒是甜,照旧不听劝。只管敷衍。

    谢青鹤今日穿了双好走的布鞋,充着锻炼身体的想法,粗略在羊亭县各处转了一圈。羊亭县城不大,地势平稳开阔,临近浅水有码头,直通寒江。羊亭富庶,又有水路货栈,八方风物齐聚,颇有些盛世繁华的景色。

    谢青鹤边走边逛,原本想着还是寻个牙人帮着赁屋、买人,哪晓得城里繁华热闹,路上招揽生意的帮闲居然也不少,见谢青鹤穿着华丽也没下人跟着,就有不少上前搭话。

    自打认识李钱之后,谢青鹤对帮闲这个职业就有些爱屋及乌,挑个看得顺眼的放在身边,一起逛县城。巧的是那帮闲也姓李,叫李晋雅,本地人,健谈爽利,一路走一路给谢青鹤讲各处老景传说,现在又是如何如何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