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七零年代青云路 > 第171节

第171节

作品:七零年代青云路 作者:鹿子草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在播音工作方面你成长得很快,专业领域的内容我只能提供自己的想法,至于能否被采纳,那得由你决定。”宋恂在她背上拍了拍说,“我现在能给你的帮助已经很有限了,你还是自己努力吧!”

    项小羽夸张地叹口气,仰躺到床上说:“我现在好辛苦!既要肩负工作和生活的重担,还要给运动员加油!”

    “那你加油加得有点敷衍,都没怎么出力。”宋恂轻笑。

    项小羽:“……”

    好气。

    不去跟他探讨谁出力多谁出力少的问题,项小羽泰然自若地转移话题,“来县城生活挺好的,但有一点还是不如咱们那边。”

    “什么?”

    “洗澡不方便!”

    这边吃水用水都得去共用水房打,没有入户自来水,也没有水井,即便在家修个浴室也只是个摆设。

    “水缸里的水是我晚上刚灌满的,”宋恂起身就要下床,“你要是想洗,我给你烧点水,在屋里洗吧。”

    项小羽拉住他说:“大半夜的你出去烧水,怎么跟我娘说啊?”

    她娘晚上睡不着觉,耳朵可尖了。

    “咱娘有分寸,不会问的。”

    “……”项小羽不松手,“那也不行,怪尴尬的。你去给我拧个毛巾,我擦擦吧。”

    宋恂依言出去给她拧毛巾,心里琢磨着怎么解决一下洗澡的问题。

    他是男同志倒没什么,接两盆水,站在自家院子里冲一冲就行了。

    主要是他媳妇和丈母娘怎么办?

    “要不我请刘二喜他大伯帮咱做个浴桶吧?”

    项小羽摇头:“倒水的时候多麻烦啊!洗完澡的一大桶水怎么处理?我还是出去洗吧,公共浴池离着也不远。”

    说到这里她突然想起什么,围着被单从床上坐起来问:“听说距离家属院不远,有个机关游泳馆?”

    “是有一个,好像才投入使用两三个月,体委刚组建的县游泳队也在那里训练。”

    “去游泳的时候,就可以顺便洗澡了呀!”项小羽兴奋地说,“我长这么大只在前年跟咱妈和小悦去军区的游泳馆游过一次,再就没进过游泳馆了!”

    宋恂还在寻思明天去单位问问游泳馆的门票怎么买,内部有没有优惠之类的,却听他媳妇继续道:“程大嫂给了我三张游泳票呢!不知道被我扔到哪里了,明天我得找找。”

    “程大嫂是哪个?”宋恂回忆了一下,没什么印象。

    “就是东边第三户的,听说她男人是计划办的,姓吴。”

    宋恂记起来了,“他家有个耳背还糊涂的老太太吧?”

    “就是他们家。”项小羽一拍手说,“程大嫂就是在机关游泳馆工作的,负责在门口检票。我上次去她家串门,她送了我几张游泳票。”

    宋恂:“……”

    他媳妇在家属院的交际范围比他大多了。

    “看来我不用去单位问门票的事了,你完全可以自力更生。”他放心地躺了回去。

    *

    宋恂也确实没时间帮项小羽打听门票。

    次日刚到外办上班,他就接到了来自地区外事统战组的电话,下个月将有一个五十多人的欧洲歌舞团来海浦市访问演出,进行文化交流。

    南湾县外事办公室的所有人手都被临时借调去市里帮忙。

    “主任,咱们都去市里帮忙了,那南湾这边的准备工作怎么办啊?”宋恂刚宣布了市里的决定,齐麟就举手发问。

    “这个歌舞团只在市里演出,不会去县里的对外开放单位参观。”

    “也就是说,其实这件事跟咱们南湾没什么关系?”齐麟咕哝。

    “可以这么说,但是地方的外事工作本就是为了配合中央的外交政策,无论外宾来不来南湾,只要市里有需要,咱们就得积极配合。”

    地区外事统战组让南湾外事办的同志去市里帮忙也实属无奈之举。

    他们的所有人员加起来只有六个人,而且组长副组长都是兼职的,手头还有其他工作要忙。

    让六个人接待五十多人的歌舞团,已经超出了原本的接待能力。

    全市只有两个县被定为了对外开放地区,而这两个县里,又只有南湾县组建了专门的外事管理单位,所以市里有事就只能征召南湾外事办的同志。

    跟县委领导说明情况以后,宋恂带着手下的四员大将去了市里,过上了县里市里两边跑的日子。

    来到市里的第一天,所有人就挤在地区外事统战组的办公室里,开了工作会。

    五十人的歌舞团来访,不但要安排他们的演出场地,衣食住行也要一一操心到。

    冷组长为了这个歌舞团的事,头发都快愁白了。

    “别的先不说,这么多人来了以后,住在哪里?”冷组长敲着桌子问。

    南湾的几个干部是新来的,对市里的情况不了解,没有贸然开口。

    地区的同志也面面相觑。

    “这次连演出带参观,前后一共三天两晚,住宿就是其中最大的问题。”陈副组长翻着资料说,“随着这个五十多人的歌舞团一起来的,还有□□门和省里的领导,在加上翻译和随行工作人员,总共会来至少八十人。这是对咱们外事接待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

    市里没有高档酒店,有的最多的就是各单位的招待所。

    上次的新闻代表团只来了十几个人,入住的是东方饭店,但这个饭店的条件虽是全市最好的,规模却并不大,只有二十个房间。

    内部设施勉强达到了接待外宾的规格。

    冷组长在办公室里环视一圈,冷不丁地说:“我听说,某些省市的接待能力有限,外宾来了以后是在宾馆的大厅里过夜的……”

    众人:“……”

    这就有点尴尬了。

    “我首先强调一点!”冷组长看着大家,面容严肃道,“咱们市里决不允许出现让外宾睡在大厅的情况!”

    宋恂:“……”

    你不允许有啥用,现在又不能临时盖一间宾馆出来。

    而且外事接待饭店对饭店的硬件设施和服务人员的要求都是很高的,并不是随意哪个饭店都可以接待外宾。

    办公室里没人接茬,冷组长直接点了宋恂的名,“小宋,你们南湾在接待外宾方面也是有经验的,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南湾外事办的四人齐齐给宋主任捏了把汗。

    没有房间,总不能凭空变出房间来。

    宋恂确实也没什么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含含糊糊地说:“虽然总人数有八十人以上,但咱们接待的主要是外宾,其他人不论是多大的领导,都请他们理解一下地方的难处吧。让随行人员去招待所将就将就,家丑不可外扬,不过对着自己人也就没那么多讲究了。”

    吕薇险些笑场。

    小宋主任这段废话说得好啊,哈哈。

    冷组长:“……”

    本来就是问你外宾怎么安置,随行人员早就默认去住招待所了。

    说了一堆废话的宋恂,也有点尴尬,挠挠下巴又建议道:“要不咱们就在市里找个条件最好的招待所,将其装扮成外事接待饭店。总比让外宾睡客厅好看吧?”

    冷组长这回倒是没摆脸色,思忖片刻问:“怎么装扮?”

    “我之前看过一些关于接待外宾饭店的要求,无非就是要开通国际长途电话,有中英文菜单和中英文警示牌之类的。”宋恂顿了顿又说,“还得服务人员会说外语。除了开通国际长途麻烦一些,其他的都不难办到。”

    齐麟的脑瓜活,反应很快地应和:“反正他们只在市里住两晚,大不了咱们去大学里找几个外语系的学生装扮成服务员,做好政治培训以后,让他们上岗两天就行了。”

    见冷组长半天拿不定主意,宋恂便提议道:“要不咱们将市里的情况上报省外办吧?接待外宾不只是咱们的事,省外办对咱们也有指导责任。”

    反正主意已经出了,用不用是领导的事,就看省外办怎么选了。

    冷组长却皱眉说:“我已经跟省里汇报过咱们这边的情况了,省里的意思是,实在装不下那么多人,就将一部分外宾用车送去临市住宿。”

    众人:“……”

    这么大的城市,愣是没有这几十个外宾的容身之处。

    此时大家心里的想法都很一致,作为全省位数不多的几个对外开放地区之一,海浦市应该赶紧兴建一间高档宾馆承接外事接待任务了。

    南湾县的干部只是过来做辅助工作的,安排住宿饭店算是个大事,冷组长在会上提了一嘴就算了,并没有将食宿任务交给南湾的干部去解决。

    南湾几人被分配的任务是,制定外宾在市里的参观路线,协助接待随行人员,以及制作欢迎小彩旗。

    按照省外办的要求,外宾从火车站出站以后,就要由学生代表和群众代表夹道欢迎,街道两旁还要悬挂小彩旗。

    宋恂带着外办的同志去街面上踩点,从火车站到东方宾馆,即便是悬挂间距比较大,也需要制作上万面小彩旗。

    “花这种钱有必要吗?”宋恂找到地区外事组的钱伟问,“要不咱们悬挂点红旗之类的意思意思得了。”

    条件有限,宋恂觉得实在没必要在这方面花钱。

    “上面要求的。”钱伟叹气。

    “这个钱是省里出,还是咱们地区出?”陆胜利问。

    “现在的财政是‘分灶吃饭’各算各的,肯定是地区出钱。”宋恂答完又继续问,“上次接待新闻代表团的时候,就没准备小彩旗?”

    “准备了。但是那几天风大,小彩旗又是绸布做的,好多都被风刮跑了。”钱伟后悔道,“也怨我们不细心,其实外宾离开当天就应该将剩下的彩旗收起来。结果等我们想起来的时候,那些彩旗早就被市民你三个我两个的瓜分了。最后只拿回来了不到五分之一。”

    既然如此,那就准备吧。

    工厂都是现成的,只要财政给拨了款,人家就将接待外宾的订单放在第一个。

    宋恂让齐麟关注小彩旗的问题,自己则带着其他人回县里了。

    剩下的都是笔杆子功夫,景点介绍词和参观路线规划,还得反复斟酌讨论很多个回合才能最终敲定下来。

    *

    宋恂从市里回来没两天,收到了一封省城的来信。

    时隔半年,他与老袁参加的那个由省委和《体育报》组织的“优秀体育运动摄影作品”评奖活动终于有了回信。

    老袁将相片拍好后,是以宋恂的名义投稿的,所以《体育报》的回信填的也是宋恂的地址。

    “宋主任,还有一个给你的汇款通知单。”收发室门卫顺便将通知单也交给了宋恂。

    宋恂这几个月一直关注《体育报》的动静呢,老袁从拍好的照片中选出了八张邮寄给报社,最近两个月陆续在报纸上刊登了三张。

    具体得了什么奖他还不清楚,不过,汇款单上的数字倒是挺可观的,七十二块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