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七零年代青云路 > 第170节

第170节

作品:七零年代青云路 作者:鹿子草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娘,你怎么跑到食堂来了?”

    苗玉兰见他身上系着围裙,带着套袖,跟项前进那小子在制衣厂食堂的打扮差不多,不由使劲瞄了两眼才说:“嗐,我挑着担子去找小毛给孩子喂奶,结果被这两个带红袖箍的同志当成偷孩子的了。这不就得找你这个当爹的出面澄清嘛!”

    宋恂主动与红袖箍大娘握手,笑道:“大娘,我是县委办公室的,我叫宋恂,这俩小子是我儿子,老太太是我丈母娘,你们就放心吧。”

    “哦,那是我们误会了。”大娘歉意道,“乡下丢孩子的不少,我们遇到了可疑人士总要提高警惕的。”

    这个宋主任的丈母娘出门连个介绍信都不带,也不怨她们怀疑。

    “对对,做基层工作就需要你们这样明察秋毫,认真负责的干部!误会了不要紧,如果每次都能是误会才好呢。”宋恂看一眼手表,对几人邀请道,“马上就该开饭了,中午在我们食堂凑合一顿吧,我请客。”

    两个红袖箍执意不肯,摆摆手就要离开,闹了误会添了麻烦,哪好意思让人家请客。

    苗玉兰也不想在食堂吃,“我得先把这两个小的喂饱才行,回公社的汽车就快发车了,我们得赶紧走。”

    “娘,你自己一个人挑着他俩不安全,要不还是让他们喝奶粉吧?”宋恂早就已经将出门用的小推车准备好了,没想到他丈母娘别出心裁,竟然用扁担挑着两个孩子。

    “咱们小延安挑嘴,奶粉不乐意喝。”苗玉兰挤进人堆里,将筐子上的渔网重新盖好,挥手说,“你就安心工作吧,这两个小的归我管了!”

    她急着离开,让围观小娃娃的几个年轻女同志,发出遗憾的叹息声。

    这俩孩子已经五个月了,不但被亲妈喂得胖乎乎的,眉眼也长开了不少,小哥俩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盯着人瞧的时候,显得特别认真,那小模样格外招人喜欢。

    宋恂脱了围裙打算去送一送丈母娘和儿子,却被苗玉兰同志不容拒绝地推了回来。

    “我跟红袖箍一起走!”说着就挑着担子,快步追上了前面的两个红袖箍。

    随着她的离开,宋主任有一对双胞胎儿子,以及宋主任的岳母被人当成了人贩子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在县委大院里快速传开了。

    *

    苗玉兰是被两个红袖箍送去汽车站的。

    “同志,你们是哪个单位的啊?咋能带上红袖箍呢?”她一面等车一面跟两个红袖箍搭讪。

    “我们是‘第五社会主义大院’的,协助居委会维护这一片的治安。”年轻的红袖箍骄傲地答。

    苗玉兰不懂啥是社会主义大院。

    两人便说了几个居民小院的名称,那几个小院合起来就是第五社会主义大院。

    苗玉兰又问:“那我们县委家属院也是社会主义大院吗?”

    “你们那边是第三社会主义大院。”所以她们巡街的时候才能遇到对方。

    苗玉兰暗忖,她现在已经住进第三社会主义大院了,是不是也可以搞个红袖箍戴一戴?

    拎着两个外孙去团结公社的一路上,她都在琢磨找个机会戴上红袖箍耍耍威风的可能性。

    直到汽车将要到站时,她向窗外不经意地一瞥,似乎瞥到了二儿子项远洋的身影,才将飘远的思绪拉了回来。

    人影一晃而过,她想将脑袋伸出窗外仔细看看,却被售票员喊了回来。

    ……

    吉安和延安是广播电台的常客,并没有像在县委食堂似的引起什么轰动。

    项小羽给两个小不点喂完奶,便道:“娘,你就在我这里休息吧,我们值班室里有张床,要是累了可以躺会儿。等我下了班咱们一块儿回去也行。”

    “只挑着两个孩子来回转悠,累什么呀!比在生产队里干活轻松多了!”苗玉兰将两个吃饱的崽重新放回筐子里,挑着担子说,“你忙你的,我到你二哥那看看去。”

    “他那边净是零部件,环境哪有我这里好!”

    “我刚才好像看见他跟一个姑娘走在一起!”苗玉兰边往外走边说,“你二舅妈问了好几次介绍对象的事,澡堂子的那个姑娘还惦记着跟他相亲呢,不过这小子死犟就是不答应!我得去看看,他是不是自己找对象了……”

    “我二哥要是没当上这个售货员,你看人家还惦记不?”项小羽将人送出门,叮嘱道,“你去看看就得了,可别掺和我二哥的事,小心给人搅合黄了!”

    苗玉兰按照闺女说的,没掺和儿子的事。

    她在农机门市部的外面,透过玻璃窗向内张望半天,等到那个穿工装的姑娘跟项远洋挥手走出大门后,她才挑着担子进门。

    “娘,你咋来了?”项远洋接过两个大筐,戏谑道,“不在县城享福啦?”

    “我就是来看看你,看完以后接着回去享福!”

    “你总算是想起我了!你不在家,家里就剩我跟我爸,还有大嫂跟两个孩子了!”

    “这人口不是挺多的吗?”五口人呢。

    “……”项远洋想把两个外甥从筐子里抱出来,“你啥时候回家啊?你不回家我吃饭都不香了。”

    “他俩刚吃了奶睡着了,你别乱动!”苗玉兰在他手上拍了一下,说,“你每个月给我二十块钱,我就回家伺候你们爷俩去。”

    “你可真敢开口,看你儿子我像二十块不?”

    “人家小宋就每个月给我二十块零花钱!”苗玉兰面露得意,“你要是觉得家里冷清,就赶紧娶个媳妇。我刚才看到有个姑娘跟你说话,那姑娘跟你关系咋样?”

    项远洋支支吾吾道:“就是普通同事,她来找我打听事的。”

    苗玉兰不信,普通同事能在大马路上聊完了,又来单位聊?

    不过,她也没继续深究,只要她儿子没闲着,有一颗找对象的心就行。

    项远洋怕她再问女同事的事,催促道:“我这边没事,你赶紧回县城享那每月二十块零花钱的福吧。”

    *

    宋恂每个月给丈母娘二十块,给得心甘情愿。

    她丈母娘来了县城以后,真是给他们两口子省了不少力。

    家里家外洗洗涮涮的活,全被她包了。

    最关键的是,这老太太有个失眠的毛病,有时候就把两个外孙留在她屋里睡了。

    项小羽趴在家里唯一一张书桌前赶稿子,写完以后想让宋恂帮自己看看。

    宋恂现在一朝回到解放前,又过回了在床上看书的日子。接过稿纸后,他意外地挑挑眉。

    “这不是播音稿吧?”

    “不是,我打算投给报社和杂志社的。”项小羽催促他快帮自己检查,“这还是我头一次正式给报社和杂志社投稿呢!上次我在节目里播了我姐她们女子船队的事迹以后,听众的反响还不错,所以我就想再帮我姐宣传宣传。那些记者可以报道她的事迹,我这个亲妹妹就更可以啦!我写的比他们还全面呢!”

    见宋恂捧着稿子开始,项小羽又耐不住寂寞地跟他闲聊:“省运会快开始了吧?你哪天去参加比赛啊?航模做好了吗?”

    宋恂分出些心思听她说话,“嗯”了一声,说:“听体委的统一安排,咱们市代表队的运动员要一起出发。”

    “你连一场比赛都没参加过,就成运动员啦?”项小羽抿着嘴偷乐。

    宋恂:“……”

    项小羽挨过去问:“小宋运动员,你马上就要去比赛了,用不用我给你加加油啊?”

    闻言,宋恂终于舍得将脑袋抬起来了。

    “怎么加?”

    项小羽没说怎么加,只若无其事道:“我娘把吉安和延安带去她那屋睡了。”

    将稿纸扔到一边,宋恂什么也没说,起身下床,从写字台的抽屉里拿出一个牛皮纸袋。

    见他又从袋子里拿出两片不大的小纸包,项小羽一脸莫名地问:“你干嘛呢?那是什么东西?”

    “计生用品。”

    “?”

    项小羽凑过去看清包装上的字后,在他手臂上推了一下问:“你从哪弄得这玩意?”

    “在公社卫生院,跟徐嫂子要的。”

    项小羽瞬间瞪大眼睛,“你跟徐嫂子要的?这种东西怎么能找熟人要呢?”

    “刚开始我也没想找她要,但是卫生员只肯给我两个。我听说这种计生用品放在卫生院都放过期了也没人要,他们留着没什么用,所以我就找徐嫂子走个后门,一次性多要点。”

    项小羽羞耻得直捂脸,你要这么多干嘛呀?

    这让她以后还怎么跟徐美芳相处啊,多尴尬!

    “你只当不知道好了。”宋恂被逗笑,“这包东西已经被放在咱家好几个月了,这期间你经常跟徐嫂子碰面,不是表现如常嘛……”

    “我本来就不知道!”项小羽懊恼地往床上一摊,动作幅度稍大就引得身下的老木床发出“嘎吱”一声响。

    这个响动像是给她提了醒,她翻身坐起来,红着脸说:“要不今天就算了吧?你找时间把这张床好好修一修再说。这一片的房子都挨得太近了,一点不隔音……”

    “没事,不影响。你不是说我这个运动员名不副实嘛,”宋恂不在意地笑笑,“今天可以先当个举重运动员练练手。”

    第103章

    时隔一年多, 小宋运动员终于又过上了久违的夫妻生活。

    项小羽披散着头发趴在他胸前,手里还在摆弄一只没开封的计生用品。

    “背面的说明书上说,这东西可以清洗以后重复使用。”项小羽小声嘟哝。

    “嗯, 洗完以后, 你打算晾在哪里?”

    “……”项小羽迟疑一瞬, 仰头说,“就晾在屋里?”

    “不通风不晒太阳, 容易滋生细菌,”宋恂用眼神指指桌上的牛皮纸袋,“咱有一袋子呢,够你用的了。”

    “谁用啦?”项小羽将下巴抵在他胸口, 杵了好几下,哼哼道,“其实咱们不用这玩意也行。”

    “还是先用几年吧。”宋恂伸手接住她的下巴, “我妈和大姨都嘱咐了, 你刚生了两个, 不能马上再要孩子, 多养几年再说吧。”

    “也是,生孩子太耽误事了。我在生孩子之前, 把我负责的两档栏目都提前录制了好多期内容, 不过这次产假休了三个月, 提前准备的内容根本就不够用,原来的时间段被换成了其他节目。”项小羽叹口气说,“我现在再想重新做之前的节目吧, 又觉得没什么激情, 总想找个能长期播下去的栏目。”

    “你那档介绍行业先锋的节目, 其实很有意义。许多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的人, 能通过你的节目被大家认识和学习到,也算是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但是每年的先进个人都是有数的,渔业领域就更少了,而且其中一部分人的优点和亮点很相似,容易造成节目内容重复。先进个人确实一直都在涌现,但是我的节目是日播的,不可能每天都有先进人物供我播报,否则先进个人就成了菜摊上的黄菜叶,不值钱了。”

    宋恂摩挲着她的头发,沉默片刻说:“当下的先进人物不好找,你就找找历史上的,南湾的历史还是很悠久的,历史上留下了那么多英雄人物,够你讲一阵子了。”

    “这个主意还不错。”项小羽在他胸前抠了抠说,“不过,苏越也开了一档节目,介绍沿海一带的历史人物和历史典故。”

    “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嘛。”宋恂捉住她不老实的手,嘴上继续道,“你们可以商量一下,选择不同的角度和侧重点。”

    项小羽安静地琢磨了一会儿,又反悔说:“做节目的初衷是传播信息,内容要能吸引听众。如果我是听众,可能不会每天按时守着收音机收听历史上有什么先进人物,那都是老皇历了,谁爱听啊!除非编成评书!”

    她自己都不爱听,做起来也没什么动力的节目,怎么能让听众喜欢?

    他们这个地区可以收听到的广播台还挺多的,除了市渔业电台,还有省渔业电台,市人广,省人广。如果她的节目不吸引人,听众完全可以选择收听其他频道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