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穿到古代当名士 > 第158节

第158节

作品:穿到古代当名士 作者:五色龙章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齐王如今虽然爱兵如子,却更有大志向:“待拿下北边草原,荡涤四境,你们要封侯拜将也是容易事,何必汲汲于一处房舍?”

    到时候他们就挟凯旋之势,求宋知府给他们在京里规划园子。

    京里还有他三弟建的经济园,里头要防水料有防水料、要瓷水管有瓷水管、要水龙头有水龙头……到时候房里配的便不是普通桌椅,而是上好红木打制的全套家具,一人还配一个会自走的闹表,那样的房子住着是什么滋味?

    有齐王这句话镇定军心,众将士再看这凉城的集体宿舍,便觉得不再那么有吸引力。相比起来,他们也更想重踏草原,早日找到虏寇王廷,早歼敌寇了。

    齐王与众将士们怀开疆拓土之志,自不肯屈居于一座边城。但住在这里的都是些贫苦牧民,凉城这些大人们白给他们房子住,他们就已心满意足,哪里还能挑剔得出什么来?

    唯有一点可虑的,就是房子挨得太近,牛马怕是养不开。

    好在牧民的牛羊自有标记,养熟了的大牲口也都认主,他们搬到那园子里之后。还把牲口留在这边的圈里,他们自己族里派人看着些儿,也不至于就丢了。

    那些牧民正欢喜着天朝给他们建了房子,不日就能住进去,就又被刘学士一把支出城三十里。

    小区里还没移栽花木,岱海旁水草丰美,大家都是未来的居民,自己想法子移栽些过来。

    楼里都还没装玻璃,岱海湖底有能烧玻璃的砂石,大家都是未来的住客,再弄点石英砂回来。

    初春牧草未丰,单凭草场养活不了许多牛羊,大家多开几顷田地种苜蓿、大豆,好给牛羊备下饲料……挖出的草就地喂牛羊马匹,多的就堆到水泥场上晒干。

    可怜这些小肥羊经过一个冬天的折磨宰杀,都没剩多少头了,肉看着也瘦柴,不喂肥点儿可怎么运回去给周王殿下吃呢。

    牧民们被他使唤得团团转,宛然已经提前过上了生产合作社社员的日子。

    他们只听着刘学士和汉中府专家们的指挥,埋头挖地铲草、运转湖砂……不知不觉,他们居住的园子外头又建起了许多更敞亮宽阔的平房。

    他们的牛羊马匹就被挪进了那些房舍里,外头倒还圈了草场供牲口放风。可细看舍里里都是一个个水泥砌的池子,平日里牛羊都养在池子里,池边有食槽、水槽,池子其上有细的竹筋水泥围栏挡住,只许牛羊伸出头吃喝。

    马舍也差不多的形制,只是没有外墙,马食槽也建得高些,当作半个墙圈住马匹,食槽旁则是人马出入的小门。

    刘学士带来的两个兽医倒管住了这些牲口:不分贵人还是百姓家的畜牲都关进了棚里,只挑了能干活的人在里头打扫、饲喂,早晚用石灰水清洗地面。扫出来的牛粪仍着草原的习俗,在外头晒场上晒干,但之后却不再分给各家,而是沤成有机肥,雇牧民在翻好的田地里种牧草、豆料。

    他们自来便是在草原上牧马放羊,从没见过这种饲养厂的架势,有不少牧民被吓到,生怕自己养了半辈子的畜生就成了别人的。

    幸而还有许多人被雇去牛、羊、马舍里干活,亲眼看见汉中府来的兽医给他们的牲口打上各家标号,不分主人家的贵贱,一律给足草料精心饲养。他们这些做活的人进去打扫房舍时,都得先在外头洗手更衣,踏上木屐,弄得干干净净的才许进屋。

    人家不是要夺他们的牛羊,是汉中养牛羊的手段更高明,嫌他们靠天养牛养得不精致,要搞“养殖场”,替他们养好牛。不仅管养,还帮他们卖牛羊换银钱呢!

    ——只要从中提些成,收个饲养费而已。这些饲养费里还包括他们这些饲养工人的工资,难不成他们早晚打扫、轧草拌料都不值点儿银子么?

    那些牧民听得半信半疑,只恨接了汉中府处士们的太多活计,忙着做活赚银钱,一时也脱不开身去看自家的牛羊。那在厂里做活的人见他们还怀疑刘处士,等于也是怀疑他们这些养牛的人不用心,便赌咒发誓:

    “人家汉中府来的马也养在那马舍里,平常偶尔放出来,跟咱们的马一起在院子里走走跑跑,那兽医也是一样地看着。难道人家不用心照管自己的牲口?”

    哪儿有人不用心管自己的牲口的?

    这些淳朴的牧民被说服了,到马舍门外看看汉中的兽医果然在,便彻底放下心,接着到新建或还未建起的工厂、田间打工赚钱了。

    两位兽医就在崭新的马棚外来回巡视,看着那些因春日草长,都显得膘肥毛顺的草原公马,挑剔地评估其子孙后代质量。

    春天到了,又是草原动物繁衍的季节了。

    他们净挑别人马的毛病,看着他们汉中的母马却是越看越好,将大同捎来的豆料撒进它们的马槽里,让它们吃得好些,早日给汉中府产下小马驹。

    兽医们关爱罢母马,又去看凉城新产下来的小羊羔,再过不久也该开始躁动的母牛……

    他们眼下喂的还只有生黄豆,但刘学士已带着几位老匠人在新建的厂房里装起了榨油机、膨化饲料机。

    这黄豆先榨了油,再拿剩下的豆渣饼做成膨化饲料喂牲口,一物两用,更节约粮食。除这豆粕外,还可用桔杆、草叶、荞麦……还有一路上收来的鸟羽,装进膨化机里一面绞碎一面加温膨化,出来的就是易于吸收的膨化饲料。

    机器开动之日,齐王殿下特特亲自到新盖的厂房里去看了一回。

    那厂房建得极阔大,比他皇子府的房间还高大,中间却没有截断,进去后只见轩然大厅、敞亮的明窗。房顶下方一溜的玻璃窗,阳光透进来,照得那立在厂房东西的膨化饲料机闪闪发光。

    那机器外头看着是个横着的管子,一旁有皮带连着的轮子控制里头搅拌。管顶上有个斗似的进料口,底下有铁炉加温,炉里烧的是大同来的好煤。

    机器上装有温度、压力表盘,人从对面便能清清楚楚看到上头指针转动,方便控制它的温度和里头转动。

    虽是春深时分,这厂房倒叫玻璃窗里照进的阳光和炉火烤得发热,再加上有摇轮的、来回运料的工人,叫人待在这里便觉烦燥。可看着温度、压力表盘上一点点转动的指针,听着刘处士说指到哪处可以开盖出料,却莫名令人生出一种紧张而激动的感觉。

    齐王原本是个烈火般的性子,受着这炎热,看着来往的人影,却不知怎么竟能静下心来,等着那指针走到应当的位置,猛一抬手,如同指挥大军般轻轻说了声:“放。”

    机器里的压力伴着羽毛膨化的产物一并流泻了出来,在出口落下一盆灰褐色,有疏松孔洞的长条状物体。

    味道居然有点香。

    形状仿佛也有点眼熟。

    齐王记性极好,对着这还有点烫手、有点焦香和微微腥气的褐色膨化物用力思考了一阵后,终于想起来——

    这好像跟他兄长前日送军粮时捎来的一种汉中的新点心有点相似?

    那点心又甜又酥,入口即化,说是宋三元亲手做出的佳品,汉中如今人人爱吃。他大哥吃着好,特地给他捎来的……

    敢情他们兄弟,再搭上他志慕的才子、他才子身边的等等人……他们吃的,就跟牛羊吃的是一个机器里压出来的东西?

    第256章

    齐王身为天潢贵胄、金枝玉叶,怎么能跟牛羊吃一样的东西?牛羊吃草不就得了, 还给它们弄这种酥点心……居然还挺香的!

    他心中隐隐不快, 招手问刘处士:“这些牛马还吃什么?也拿这机器做的么?”

    刘学士毕竟是个学工出身的老实人, 看不出齐王真正的心事,便实诚地答道:“还吃豆饼、棉籽、菜籽饼、麦秸粉之类的, 也拿这机器压膨了之后喂给它们,吃着便容易消化,不胀气, 长肉也比单吃草料快。”

    这厂房一侧本就当仓库, 堆着榨油剩下的干大豆饼, 也叫人拿来现在压了一回,给齐王看做出来的效果。

    效果……比羽毛粉棒可香多了, 颜色也金黄金黄的, 更像周王送来酥点心了。

    这回不止齐王有这感觉, 连他身边的将官也看出相似, 指着压出的长条说:“这莫不是咱们吃的汉中酥条?看这黄色跟酥条差不多,闻着也香, 不过这是熟豆面味, 那是粮食的。”

    刘处士十分严谨地说:“与人吃的是好粮食、谷子做的, 这些给牲口的都是余料。那羽毛不必说了, 这豆饼也是先榨了豆油, 剩的豆渣才拿来作饲料。”

    虽然机器差不多,但里头用的材料不同,给人吃好的, 人吃用剩的才给牲口呢。

    这么解释过,齐王心里才安生了些。只是亲眼见过那机器做东西,总不免想到他吃鸡肉,牲口吃鸡毛;他吃豆面点心,牲口吃豆粕饼子;他吃雪花白面,牲口吃麦秸杆……

    他堂堂一个战功赫赫的亲王,凭什么老跟牛羊吃一样的东西?就没有什么光只人吃,不能给畜牲吃的?

    他脚步一挫,回身问刘处士:“这牛毛羊毛总不能膨作饲料吧?”

    不能,没听说过,只听过牛羊皮能鞣了做皮靴、皮带、皮垫子,羊毛还能做毡毯、织衣裤。

    那就好。齐王点点头,吩咐身边亲卫:晚膳叫厨子宰两头牛,多杀几个大羊,再去城外岱海里弄些水鸟、鱼虾之类,再将汉中送的酒分下去,就说他亲王要犒赏三军!

    牛羊都拿钱从牧民那里换来,用汉中府送的大油筒整只地烤羊,烤牛腿、牛肋排、炖牛肉……连剔出来的牛羊杂碎也洗得干干净净,用炖羊肉的白汤熬煮,切碎了泡在羊汤里,再煮些粉丝、撒上蒜苗、青韭,便是一道美味。

    烤、炖牛羊肉的香味飘满了整个军营,军士们闻着香气、看着大厨露天烧烤,操训的力气都长了许多,悄悄地问上官:“莫非齐王殿下又要领咱们出征了,不然怎么不年不节地忽然又给这许多酒肉?”

    冬日这场大捷,打得军中士气大振,说起西征皆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就连诸位公侯将军也猜着齐王是久静思战,见汉中府这学士建的园子足以安置牧民,就打算再入草原了。

    虽然草原里这时候天气尚冷,但看这几日汉中经济大师起屋铺路、养牛驯马的手段;汉中府可载千斤之重的四轮大车,他们再往草原更深处去也不虞断粮。

    如此,那就随齐王之意,引兵北上便是了!

    这一顿晚膳吃得众人战意腾腾,觥筹交错间谈的都是如何开疆拓土,一统河山。齐王在座间听着众将安排战事,也听得襟怀大开,切了几块肥瘦相间的牛肋,又险些独个儿吃了一整只清蒸的小羊羔,当场把自己跟大牲口一样吃着膨化食品的事都扔到了脑后。

    齐王犒军之后,军中操训便紧密起来,有粮官安排粮草装车运送之事,遇备出行。

    齐王想到不久就要离开凉城,心中倒涌起几分不舍,又往城外新搭的饲养厂走了一趟,看看牛羊马匹养成了什么样子。

    他虽是金枝玉叶,不该踏入牧舍的人,但毕竟身在边关,也没那么多太监围着,想去就去了。管牲畜的本地军需官本想劝他不要去,但实在拗不住这位皇子,又觉得馆舍盖得好,也不算污了皇子的尊足,便将他领进了高大宽敞的饲养舍。

    那馆舍的确干净、整齐。檐下一圈窗子都是开着的,底下有木棍支起窗板。窗上蒙着粗硬的麻线窗纱,清风透入,房里竟也没太大的气味,亦无蚊蝇虫蚁在屋内乱飞。

    一间牛羊舍里养的牛羊有十几头到几十头不等,都待在水泥筑的矮池里,将头伸出木栏,静静地吃着面前食槽里的饲料和清水。数日不见,那些被牧民拘束在城外,因为天寒地冻,不能到远吃草而掉膘的牛羊,竟都长得肥壮了一圈。

    齐王记起晚膳上烤肉的滋味,对这些牛羊也多了几分喜爱,低头看了看它们的饮食如何。

    出乎意料的是,料槽里堆满青草,还拌着些红红黄黄的干粉,却没有他那天看见的酥条。

    既已做出来了,怎么不给这些牛羊用上?难道他堂堂亲王还真能跟畜牲计较,不许它们用膨化饲料么?

    那军需官便指着食槽解释道:“那些料需得先磨成粉给牲口吃,才容易消化。这些都是汉中兽医说的,下官看他们来之后便将这些畜牲管得规规矩矩,比那养了几十年羊的老牧民都好,万事就依他们了。”

    他前日正愁着牛羊难养,牧民难管,汉中府的处士、医官到这里就给他解决了,可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如今他也要跟着大军出征,在凉城没什么可争竞的,更不吝啬说对方的好话。

    “这都是陛下和周王千岁疼爱殿下,千方百计替咱们解了后顾之忧,好叫殿下立下千秋战功呢。”

    他们小区就像座小城般圈住牧民,本地军士盯着那些牧民出入都方便;牛羊马匹在城外筑水泥舍以贮之,放风时都在圈好的围栏里,他们要逃走时都带不走——

    没有马匹,便不怕这些牧民叛逃出凉城;没有牛羊,牧民纵能逃回草原也无处弄吃喝。这不光是养牛马的善法,定是汉中府的计策,以防这些内附之人重新投奔虏廷!

    齐王听得激动,也把目光从牛身上收回来,淡淡一笑:“这是宋三元教出来、送来辅佐本王的人,背后有他指点,故有这般见识。”

    也有……有他大哥几分舍得给他人才的功劳吧。

    齐王殿下重重夸了宋时,轻轻捎了他大哥一句,走到羊栏旁,伸手摸了摸正低头吃草的绵羊。

    羊毛厚实得嘘手,摸着乱糟糟的还有些灰尘。齐王还没嫌弃这羊脏,羊倒晃了晃脑袋,“咩”了一声,将脖子伸出栏外要顶他。

    齐王“呵呵”一声,顶着羊的怒火在它头上重重按了一下,轻笑道:“我凉城之安,内附部民之安,倒要看你们这些小东西了。”

    说着甩一甩手上羊毛和土沫,广袖迎风,大步走向初露新绿的草原。

    齐王与西征大军离开了凉城。

    这消息与齐王一封家书一并送到汉中,书信中难得添了两个“谢”字,谢他送人才到凉城,谢他送来的人才用妙法稳住了内附边民。他做弟弟的身在军中,也没什么东西可送,唯有叫人送些牛羊和牧民做奶点心给兄长尝鲜了。

    牛羊正是他送去的学生养的,催肥了许多;奶点心是牧民自制的奶皮子、奶酪、奶饽饽、酥油……也都好吃,只是有的酸些,吃食要自己加糖。

    周王收着家书和吃食,已觉着十分欣慰,又从齐王书信里看出了宋时禁锢牧民家产、稳定边城的安排,于是欣然寻两位舅兄说话,夸赞他们有前知之明,派人去时就做好了安定凉城的准备。

    准备……是真没这个准备。

    两位亲家是至诚君子,被夸得脸都有些发热,不好意思顺竿爬,往自己身上揽功。

    但齐王如此诚意,周王也是真心夸奖,宋大人推托不过他们的好意,只得托着酥油茶略遮脸,低调地答道:“这是齐王殿下过誉,我不过是教人将汉中所做的事挪到凉城罢了,焉有针对新附边民之意?只是……若能有几分靖边安民之功,也不负我与桓兄我们做臣子的报国之志了。”

    原先以为齐王只是个中二少年,想不到还有几分眼力,挺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嘛。

    第257章

    不只齐王友爱兄长,千里迢迢送了牛羊来, 被外派到凉城的优秀毕业生刘学士也给校长们送了许多牛羊:有年底才出生的, 肉质正嫩的小羊羔, 有几头能生育的成年羊,雄少雌多, 都是未骟过的,方便汉中饲育留种。

    唯送去配种的母马如今刚刚怀孕,不方便千里迢迢赶回汉中, 故他也只问牧民买了些牛羊, 没往府城送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