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古代旁观日常 > 分卷阅读14

分卷阅读14

作品:古代旁观日常 作者:怀忧公子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低了些,但是甚在一个稳妥。

    况且她已经把自己的猜测说给她娘了,刘家现在都在悄悄地买粮食,知道这件事情的只有她、爹、娘以及四个哥哥,刘家的孙子和媳妇们都瞒着,不管有意无意二房也没人通知,不管别的,趁着粮价没涨,自家要多屯粮。

    虽然知道灾荒要来了,可是会持续多久,有多大范围,刘芳也说不准,她也不能把王小柳抓来问一下,一时难免焦躁。

    不能乱,天塌下来还有爹娘哥嫂顶着,不要着急,刘芳只能这样安慰自己。先分析一下,他们这儿大半年都没有下过一滴雨,看这情况,入夏了怕也难下雨。

    刘家今年除了靠近大河边的四亩田育了稻子,其他的田地都和旱地一样种了玉米和红薯,村里大半人家也是这样,只是这样的话,家里底子薄的人家可要难过了,毕竟交税用的是稻谷或小麦,也是折换成相应的银钱,像玉米、红薯之类的,人家是不收的。

    玉米、红薯产量高,像玉米一亩地肥若施的好,能打上八百斤左右,红薯就更高产了,因有三百多年的种植历史,一亩地随随便便一千五,产量高是高,可是价钱低,玉米一斤一文钱,可红薯却是三斤一文钱,算来算去,还是种稻子划算。

    干旱是注定了,想想伴随的自然灾害,可能会有蝗灾,这个到时候要去田里多看看,按照种田文的习惯,干旱要么是一年生,要么是三年生,想着王小柳刚回来时的饥饿眼神,十有八九是三年生。

    如果会有三年干旱,那地里就不太可能种庄稼了,粮食好办,多买点存起来就是,这吃用的水,怕是只有多打井了。打井,刘芳这异能倒是还有点用处,她能扫描控制她周围十米的画面,自然也包括地底。

    眼下地下十米的储水量还不少,她出去走一圈,便知哪里适合打井,怕就怕旱的太厉害,地下十米之内没水,深井不是谁都愿意打的,太贵了。

    都说大旱之后必有大涝,大柳树村又有这么一条大河,发生涝灾的可能性比较大,涝灾后有疫病,是肯定的,不过这倒是好解决。

    她们村紧靠乌鸦山脉,山够多够高,任凭再大的洪水,也淹不上来。疫病的话,她有积攒的灵液,这一块是不用担心的。

    如此算下来,竟是要灾荒个五六年,若是再差一点,遇上像明末那样罕见的大灾难,那就恐怖了,她这是在杞人忧天吗?人生为何如此艰难,好不容易捡回一条命,就要这样送出去了?

    若是天灾也就罢了,天灾里饿极了的人,可能才是最可怕的,如果真有连年的灾荒,单她刘家十几个男丁,很难保全自身,到时候可能需要一族之力,才有安身立命之所啊!

    但愿猜测不会成真!

    目前对刘芳来说最重要的是多攒钱,多买点粮食。粮食,家里会准备她的口粮,这倒是不用担心,但是顶多就是吃饱,不会有啥大米白面之类的好吃食,她还有两个多月就十二了,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若真有连年的灾荒,营养才是最需要担心的。

    用自己私房钱买粮,然后给自己补身子,哥嫂有意见也不好说,但最好还是鼓动哥嫂拿出钱来,买粮食开小灶,毕竟家里只管饿不死,要想吃好的,得自己添补才是,如此她也不打眼,这还得好好谋划一番。

    她需要买点什么呢?她一个人的话,稻谷肯定要个五百斤,四文一斤,那就是二两银子,小麦怎么也得要七百斤吧,毕竟一斤白面比一斤大米要饱肚的久,小麦三文一斤,要二两一钱银子。

    玉米面,她虽不喜欢吃,但也是要买一点的,就三百斤好了。大豆也要买两百斤,存得久不说,还能做豆腐。

    这般算下来,她自己就有一千多斤的存粮,反正她屋子大,放得下。粮食大概会花个五两银子,也没多少,多做件绣活就出来了。

    衣食住行,得买点布料和棉花放着,她一年一年的长大,等成大姑娘了,总不好穿旧衣服吧!嗯,还要多买点红糖,花生,瓜子之类的,多少当个零嘴。

    一定不要惹眼,粮食就算了,其他的东西要悄悄存着。还是要每房都存些粮食,这样才保险。

    “娘,家里的粮食够吃了吗?”

    李春华往门口望了望,看没人,才悄声地说:“咱家的粮食够咱吃上三年了。乖女,别担心,饿着谁也饿不着你。”

    只是三年,刘芳皱了皱眉头,怕是不太够。

    “娘,常听您说二十年前也发生了灾荒,您能给我讲讲吗?”

    “你这小人精,怎想起这了。别怕,乖女,有娘在呢?”李春华以为女儿是被吓着了,毕竟女儿从来都是娇生惯养的。

    “娘,您就告诉我嘛!女儿想听!”不告诉我,那怎么引话头啊!

    “好好好,那娘就讲给你。”

    “二十年前的那次灾荒,咱这儿关系不大。那年也是天干缺水,但我们这儿有河,虽也受了影响,但灌溉的水还是有的,所以村子里收成还行,也没饿肚子。”

    “你大嫂啊,她家那边就不行了,旱的厉害,颗粒无收。当年村子外面来了一群流民,你大嫂就在其中,我一眼就看中了你大嫂,我花了两袋子红薯就把她换回来了。看娘眼光好吧!你大嫂老实勤快又能生,比你那只知道生丫头片子的二嫂强多了。”

    说完,李春华颇有一番得意之色,能在那么多闺女中挑中一个踏实肯干的媳妇,那不是一般的能耐。

    作者有话要说: 没有存稿了,更新有点慢哈!

    ☆、买粮食

    两袋红薯就能换回大嫂这样贤惠耐劳的媳妇,那确实划算。刘家除了二嫂和四嫂不是她娘做主给娶回来的,其他嫂子都是她娘看中的,目前来看,她娘的眼光着实好,以后找老公也要娘多相看相看。

    但是,娘,咱歪楼了。

    “娘,您可真厉害。那些流民当时来村子里抢东西了吗?”

    李春华回忆了一下道:“怎么没来抢,还不少人呢!但是咱村人也不是吃素的,仗着人多,直接把他们赶走了。”

    刘芳接着问:“娘,那旱灾什么时候结束的啊?”

    “你大嫂来咱家两个月吧!我记得连着下了七八天大雨,河里的水都快漫上岸了,不光河里,那田沟、地里都是水。哎呀!我怎么没想到呢!大旱之后必有大涝啊!要是水把田淹了,那地里的收成指不定不成了。”

    “娘,那咱要多买点粮食吗?”

    李春华斩钉截铁地道:“买,咱家粮食现在够咱吃上两三年了,以防万一,那就多买点。城里那些大户,哪家没有吃上七八年的粮食啊,灾年里,就数这些人过得好。咱也跟着学。”

    家里买粮食是定了,下面得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