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节

作品:毕业后我回家养蜂了 作者:兰拓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江小满和山岩他们商量了一下,也觉得应该帮扶一下村集体经济发展。

    村集体有钱了,受益的是全体村民,别的不说,就说村里的孤寡老人、贫困家庭,每年不都是村里上门慰问,组织志愿者帮忙打扫卫生、种地收粮食什么的?

    江小满也是穷过的,而且比村里很多人家都穷。

    他还记得小时候村里好多奶奶婶娘看他穿得寒碜,找了家里小孩不穿的衣服洗干净了送到他家里。

    也记得逢年过节的时候,村干部们用背篓背着大米、豆油和猪肉来他们家慰问。

    更记得他考上大学那年,明明他和他爸已经攒够了第一年开学的学费,村里的乡亲们自己家里也不富裕,还是你家五十,我家一百的,给他又凑了几千块钱生活费……

    答应村里合办山货加工厂,也不仅仅是为了帮村里把集体经济给做大,还是因为他去隔壁上唐村考察过,知道山野菜种植也是山里人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江小满给村里算过一笔账,虽然现在村民家的茶园都拿来套种野山菌了,但菌菇这玩意儿怕晒,一座茶山其实只有一些阴凉潮湿的树底下才能放菌包。

    剩下那些有阳光照到的地方,其实更适合拿来撒播一些山野菜,像是他们今年刚试水的马齿苋,只要稍微把地里的土松一松,杂草除掉,马齿苋种子撒下去,然后就不用管了。

    只要干旱的时候浇几次水,别旱死了,这玩意儿生命力特别强悍,连虫子都不怎么生,一亩地产量还贼高!

    晒干后的马齿苋,可以炖肉,也可以拿来包包子,城里人都爱吃,他们今年浅浅地试水在山上种了一些,晒了一万多斤马齿苋菜干,一场直播就卖完了。

    跟合作社不一样,山野菜种植因为要利用的是各家各户的闲置零散地块,不好量化,所以江小满提议,干脆就让加工厂敞开了面向全乡镇收购。

    只要你们家有地,能撒种马齿苋,种多少,晒干到符合他们标准,就能拿到他们村办山货厂的收购点来换钱。

    这样一来,山货加工厂不需要像合作社那样承担种植户的前期风险,等于是轻装上阵,而且有他们在线上的销售渠道保底,也不用担心库存压力太大。

    最重要的是,打通了这几个环节,村办山货加工厂也好,他们这些电商主播也好,全乡镇的老百姓也好,都能从这桩买卖里挣到钱。

    现在加工厂搬到了产业园,今后又多了一桩好处,就是可以享受到产业园的各种配套福利政策,比如说比市场价更低的厂房租金、水电费优惠、税收减免之类的。

    这样一来,最后能留在村集体账户上的利润就更多了。

    哦对了,还有一点江小满差点忘了,按照他们的新政策,以后只要是在产业园官方直播间销售出去的山货,每卖出去一份,就能给贫困学子助学基金捐一毛钱。

    别看一毛钱不起眼,积少成多,一年攒下来,别说区区郎山村了,估计都足够帮助全镇的贫困学子下山求学了。

    江小满真的很擅长煽动情绪,又或者说,他自己可能都没意识到,他这么平铺直叙地对着镜头,慢慢讲述着他们对于这个村办加工厂未来的期许,莫名其妙的,就让直播间的网友们热血沸腾了起来。

    不就是买点山货吗?反正家里平时也要买的,江小满直播间今天搞活动,价格比平时还便宜呢。

    买买买!

    江小满在村办加工厂这个厂区呆了半个小时,就把加工厂累到吐血才攒出来的三万多件商品全部清空了。

    谁能想到,居然就连村里为了凑数,组织村里的老人家手工编织的箩筐、畚箕、竹筛、竹篮子之类的手工艺品,也卖得一个都不剩。

    “等等!你们买竹篮跟竹筛我能理解,家里买菜晒东西啥的都能用得上,箩筐你们买回去干啥?”

    江小满这操心的命哦!一看到粉丝们买了家里用不着的东西,立刻就替粉丝焦虑起来,还让人家买错了赶紧申请退款。

    然鹅这名粉丝压根就没搭理他,坚决不退款!

    过了几天,江小满自己都把这事儿给忘了,才在粉丝群里知道了这对竹编箩筐的新用途——

    这位粉丝是个花艺师,买了他们的箩筐回去,种上了几棵金灿灿的佛手,送礼的客户表示非常满意,尤其是箩筐这种新颖的花器,听说客户送礼的对象还是一位老知青,看到箩筐就爱不释手了。

    莫名其妙的,江小满又给村办山货厂拉来了一笔新业务。

    谁能想到,农村拿来装苞谷洋芋的箩筐,居然还能种花?!

    第274章

    村办加工厂隔壁就是郎英他们的野山菌加工厂, 不过因为业务拓展太快了,经过几位股东开会决议,把加工厂和野山菌种植合作社整合起来,现在挂的是“郎山食品厂”的牌子。

    新注册的食品厂, 不仅有配套的数千亩林下野山菌种植基地, 还开发了郎山特有的几种野山菌, 制作了野山菌酱、真空包装野山菌、冻干菌菇等产品, 而且还和露营基地签订了合作协议, 为游客提供菌菇采摘体验、农家野山菌酱熬制体验等活动……

    这不断增长的业务线,可把隔壁的村办山货加工厂给羡慕坏了。

    郎英自己在网上的粉丝也很多,而且这两年又带了两个徒弟出来, 厂里的货不愁卖。不过为了支持产业园开园直播活动,食品厂还是拿出了两万件库存参加活动。

    江小满压根就不担心郎英这边的产品卖不动, 野山菌酱可是他们郎山土特产里面的拳头产品!

    在郎英这边, 他主要是想给粉丝们看厂里配套的幼托班。

    进了产业园之后,厂里的各个职能部门就都要配备了,食品厂这边也有工会活动场地。不过,因为厂里大多数都是女职工,大家集体投票表决, 最终决定把活动场地改成幼托班。

    江小满也挺赞成的, 他还拿隔壁上唐村举例,他们那边的工厂也有自己的幼托班, 别看办个幼托班占了点地方,还要厂里额外多出一笔开支,可安顿好了小崽子们, 厂里的女职工们工作积极性都高了许多。

    最重要的是, 孩子有人管, 原本该五点半准时下班的,为了让孩子能在晚托班做完作业,很多女职工都选择继续在厂里加班到晚上七八点……这跟很多互联网大厂的深夜加班福利有异曲同工之妙。

    加班能在单位免费蹭一顿晚饭。

    要是加班到晚上九点,还能蹭一顿夜宵。

    有些单身狗回家没人陪的,加班到晚上十点,公司还给你报销打车费,让你不用挤地铁就能回家……

    现在村里人手特别紧张,每一个壮劳力都很珍贵。食品厂只需要每个月拨个几千块钱维持晚托班的日常所需,就能让厂里有孩子的女职工心甘情愿加班到晚上七八点,还有比这个更划算的买卖吗?

    当然了,在网友看来,工作单位居然能给员工办个晚托班,甭管是不是鼓励员工加班吧,这福利是真不错!

    尤其是很多想要出去工作的宝妈,要是单位愿意帮她们看着孩子,别说加班了,就是不给加班费她们也愿意!

    没带过孩子的男同胞们可能没办法感受,有时候妈妈们宁可留在单位加班,也不想回去面对孩子的吃喝拉撒。

    那一声声扯着嗓子的“妈妈妈妈”,简直比老板的怒吼更让人害怕。

    郎英自己也是这么过来的,当时的她甚至连工作都没有,比任何人都能体会到农村宝妈生活有多艰难。

    也比任何人都能理解,农村宝妈们宁可带着孩子,也想找个工作的心情。

    而且她们食品厂这个幼托班,不光是宝妈可以把放学的孩子临时放在这里,男职工们也可以带孩子来享受这项福利,一视同仁!

    直播间里,因为食品厂为员工配置了幼托班,已经有一大帮宝妈恨不得艾特给自家领导来看看了。

    看看人家!

    一个村办食品厂都有这种思想和魄力!

    再看看咱们单位!

    那一年难得用上几次的阅览室和健身房,就不能改成幼托班吗?

    单位没经费?工会每年那么多活动经费,少吃两次饭、少组织两次爬山活动就够了哇!

    从食品厂出来,穿过一条风雨长廊,就到了江小满自己的公司了。

    他的公司不光要考虑到自己的业务,还有全村乃至全镇未来在电子商务上的发展。所以整个园区,他一个人就占据了2号楼一整栋楼!

    一楼分成两部分,分别是新的茶叶厂和仓库,原先那个茶叶厂也没拆,继续用。产业园这个今后将作为总厂,主要负责郎山小茶饼的高端线生产,以及一部分研发需要。

    江小满还有个计划没有对外说,如果以后小茶饼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他还打算继续在镇上其他地方拿地盖厂。不过那时候就不是他独资了,会联合其他村子一起投资建厂,这样也可以拉动其他村集体把经济给搞上来。

    二楼是他和山岩他们合办的郎山土蜂蜜加工厂了。

    现在他们的土蜂蜜产量越来越多,其实主要的生产和灌装还是在原来的老厂,搬到产业园的是公司的办公场所、直播间、仓储和高端线产品生产线。

    三楼一半给了土绣工坊,另一半就是江小满一直想要打造的电商孵化基地了。

    时至今日,江小满依然“不忘初心”,他还是想让更多郎山的年轻人加入到电商行业里,这样村里赚钱的人多了,大家生活条件好了,他也算是完成他爹对他的期望,到时候就能“功成身退”,手里攥着这几个产业,也足够给他爹和百川叔养老啦~

    除了这两栋厂房之外,产业园还有配套的食堂、大礼堂和宿舍区,不过当初县里批的地实在太小了,所以宿舍区实际上是建在产业园外面,是镇上后来单独给他们批的一块地。

    考虑到以后可能会出现产权纠纷,江小满和山岩他们商量了一下,干脆几家凑了点钱,把这块地一口气租了三十年!

    这样的话,至少三十年内,甭管产业园的产权怎么变,这栋宿舍楼是属于他们几家的。哪怕以后不开厂了,这么大一栋楼,改造成酒店宾馆也挺好的。

    产业园开园之后,他们的生活其实也没有多少变化,江小满还抽时间和金成杰一起去了县城投公司,把他们委托城投招聘的几个员工给领回来。

    不过,拿到城投给的拟聘用人员名单和简历,江小满微微诧异了一下。

    “曲老师?”

    江小满都快忘了当初那个倔强又别扭的代课老师了。

    老实说,对于曲景江这个人,江小满的感觉还蛮复杂的。

    既敬佩他为了支持乡村教育事业,甘心留在郎山的勇气。也不太赞同他“舍小家为大家”的理想主义。

    江小满承认自己是一个有点小自私的人,他始终认为,一个人如果连自己至亲的家人都照顾不好的话,那也别谈什么家国大业了。

    现在也不是战火纷飞的时期,年轻人不去保家卫国,民族就要灭亡。真到了那时候,江小满也顾不得江有粮了,肯定也要为国家民族牺牲一切的。

    和平年代,真不至于像曲景江那样,丢下需要他照顾的爹娘,来郎山支教。

    事实证明,曲景江离开之后,郎山小学的教学也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反而因为绝境重生,意外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现在学校有了崭新的现代化教学楼,县教育局还选派了优秀教师来支援山村教育,学校教育环境比曲景江在的那会儿还要好,就连江小满都快忘了曾经相处过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怎么他又考回来了?

    而且,报的还不是郎山小学,而是他们电商孵化基地的技术岗位?

    等等!曲老师不是师范生吗?

    看着个人简历上标注的本科统计学专业,江小满有些无语。

    所以曲老师你放着这么好的专业,不去互联网公司赚大钱,为什么要来支教啊!!!

    他不是说支教不好,事实上郎山小学的学生们,到现在都还挺想念曲老师的,曲老师的数学教的太好了,以至于就连江小满,都一直以为曲景江是教数学的师范生。

    问题是你一个学统计学的高材生,明明就可以去互联网大厂发展,年薪几十万,都够给他们郎山请好几个数学老师了好吗?

    江小满不理解!!!

    但这并不妨碍他敬佩曲景江这样舍己为人的好人。

    担心曲老师又丢下爹娘不管,江小满赶紧给他叔打了个电话,希望江百川出面帮忙劝劝曲老师,不管怎样,爸妈辛苦养大他,现在需要儿子给他们养老了,难道说为了来山里支教,连爸妈都不管了吗?

    说句不客气的,他们郎山现在还真不缺支教的老师。

    可是,曲老师的爸妈,却只有他一个儿子。

    江百川接到电话也是一头雾水,还问江小满是不是搞错了,他记得曲景江回去之后好像在老家那边找了新工作,中间还给他转过几次钱,说是捐给学校的。

    不过那时候县里对郎山小学的补贴都下来了,江百川还跟江小满学着直播带货,跟两位新来的老师把学校账号做得风生水起,学校账面上不缺钱用,他就没要曲景江的钱。

    不光没要钱,江百川还给曲景江寄过几次东西呢,都是郎山这几年卖的比较火的土特产,曲景江见他不肯收钱,也买过几次文具之类的东西寄过来。

    最近几个月倒是没见这小子寄东西过来了,江百川还以为他工作太忙没时间联系他呢,原来是偷偷备考去了?

    “这小子……算了,这事儿你别管了,我打电话骂他去!”

    江百川挂断电话,就给曲景江打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