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小知县 > 第64节

第64节

作品:小知县 作者:桃花白茶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世人都会知道纪炀的名字。

    知道他不仅聪明研制良方,还把好东西献给朝廷,献给陛下。

    这事无论从哪看起,全都无从挑剔。

    至于那庶子?

    怎么?

    被轻轻一吓,便什么都不会了?

    如此本事,看来那科考本来也不成!

    这话当然是纪炀那群好友们说的,原本只是说说,如今随着纪炀名声渐起,大家反而觉得这事是真的。

    还不是自己没本事,别是自己根本考不上,拿嫡子来做遮掩吧?

    只能说形势比人强,舆论也是随风倒。

    这样的说法,也让力捧庶子的伯爵府难堪,更让庶子生母的娘家,也就是户部左侍郎暂避此事。

    有户部尚书开口,制肥方子推广的事,有户部右侍郎来做。

    如此一来,庶子这边,不仅失去名声,还失去实打实的功绩。

    谁看了不嘲笑几声。

    不敢嘲笑伯爵老爷,还不敢嘲笑侧室母子吗?

    所以在这件事里,伯爵府首当其中,最为丢人。

    至于长公主府。

    已经不知道是丢人,还是好笑。

    以往都以为,鸟粪刺绣的事,三五个月便能过去,汴京还有其他新鲜事。

    长公主也能放下心结,重新穿戴刺绣。

    毕竟皇上不能天天都提吧。

    现在呢?

    现在陛下不提,汴京百姓提,天下百姓都提。

    所有人都会知道,制肥方子的原料便是粪便,扶江县所用是山林中的鸟粪,甚至在奏章里说,想要快速获取大量肥料,去林子找鸟粪最好最便捷。

    特别是陈年鸟粪,甚至都不用怎么制作,都是很好的肥料了!

    这方子十句话有八句都在提鸟粪。

    而且以后承平国的山泽税中,鸟粪交税的比例只会逐年增加,增加到大家不能忽视的地步。

    之后一提起这个东西。

    就会想到长公主!想到陛下说她,还嫌弃百姓呢?你那刺绣都是鸟粪做的。

    听五妹一分析,林家三姑娘瞬间觉得精神好些了。

    不过她若是长公主殿下,只怕眼前一黑。

    这桩带着味道的趣闻,只会是化肥方子传到哪,消息便跟到哪。

    等承平国都在使用化肥的时候,岂不是天下人人皆知?

    单是想想,就要窒息了。

    五妹说得没错,现在最丢人的,是伯爵府跟长公主府,她这点事算什么。

    就在林家暗暗庆幸的时候。

    纪炀拱火的信终于送到好友们手中。

    现在天气渐寒,路上也耽误了会。

    好友们此时对纪炀信件,那是期盼万分,想看看他这次又要做些什么。

    上次吓唬他庶弟还挺好玩的。

    这次又要做什么?

    信件一打开,几位好友面面相觑。

    纪炀啊纪炀,他这人已经不是爱不爱看热闹的事。

    他分明就是热闹本身!

    这几位更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不热闹那还叫汴京吗!

    十二月上旬,汴京城里又有一个小道消息。

    制作化肥,不仅能用鸟粪,猪牛羊粪便都成。

    以后遍地都要开化肥作坊,这些的税收会越来越多。

    所以不仅长公主的刺绣是鸟粪做的,可能所用的饮食器具,都会是各种黄灿灿制成,让公主不要多想。

    享用百姓所交山泽税,用来享乐的的宗室子弟们,同样不要多想。

    如果觉得不爽,那就别要山泽税了呗!

    皇宫勤政殿的陛下听到此事,先是眼前一黑,然后眼前一亮。

    纪炀,着实不错。

    还真期待,他再玩出什么新花样。

    至于那伯爵府前来邀功,也是给他们脸了。

    做出此番事的是小知县纪炀,可并非他们伯爵府嫡长子。

    他还没老到这种地步。

    皇上笔锋一转,只夸纪炀不愧是武侯长孙,有当年祖父之风,又赞他才思敏捷,与众不同。

    跟这份褒扬文书一起去潞州的,还有一份运河开凿允准文书。

    户部尚书难得大方一次,不用林大学士跟皇上多费口舌,此事便已定下。

    毕竟那段河道并不长,而且确实四五十年前有过规划,如今旧事重提,也算有所依据。

    最重要的是。

    制肥方子值得,扶江县百姓值得。

    纪炀更值得。

    其中还有一层私心,则是皇上跟林大学士未说出的话。

    他们二人想要整治宗室子弟奢靡无度,前面琨王幼子下狱,林大学士成了众矢之的。

    纪炀那一通胡说传来后,林大学士反而没那样危险。

    如今哪个宗室子弟不暗骂纪炀,但又算不得恨他,谁让他的名声一贯如此,丝毫没往深了去想。

    靠着这份拉扯仇恨,林大学士就会促成纪炀所求之事。

    这事并未明说,满朝文武也只有极少数人想到这一层。

    冰天雪地,这也是今年汴京发往潞州的最后一道文书。

    看似不可能的事,终于在今年最后一个月里完成,之前笑话过纪炀异想天开的事,只怕会跌破眼睛。

    纪炀看着外面纷纷大雪,表情半点没有写信回去拱火的张扬之感,反而愈发沉静。

    他在等,等那封文书从汴京发过来。

    上次潞州城官员巡查,随口提了一件事,长公主为宗室子弟强占田地的事求情。

    他虽不知其中原委,但细细想来,左右不过陛下年迈,宗室子弟蠢蠢欲动这类污糟事。

    而强占民田的事既然能提出来,又以陛下的性子,陛下所想,必然跟长公主所想违背。

    如此浑水局面,他横插一脚,就算只能掀起一些涟漪,那对僵持的局面来说,也是有好处的。

    念着这点涟漪,陛下就会心有偏向,御笔轻轻一挥,让他心想事成。

    此后,扶江县百姓,便是新天地了。

    “知县大人!火锅好了!看着小羊羔,片得极薄,烫一下便能熟!”

    “少爷还准备了您爱吃的鱼肉,特别弹牙。”

    “知县大人!我跟哥哥能多吃颗糖吗?”

    纪炀转身,脸上重新挂着笑意,这笑意十分真诚:“看在过年的份上,多吃一个。”

    “好耶!”

    “我想吃桂花味的,也想吃橘子味的。”

    热热闹闹的火锅开席,那道纪炀心心念念的文书,已然到了潞州。

    他想要的扶江县新天地,真的来了。

    第42章

    瑞雪兆丰年。

    今年的扶江县格外热闹, 各家备的粮食足够,甚至能换些肉来吃。

    特别是凌家湖跟上集村, 谁让这两个地方有作坊。

    另外三个村子也在试着种葫芦, 准备到时候卖给葫芦作坊,这点纪炀自然是支持的。

    以后扶江县的葫芦生意只大不小,再加上即将到来的运河, 还能买到大半个承平国,销路更是广阔。

    是的,运河。

    如今运河的事已经定下。

    正月初五左右, 潞州知州才接到汴京的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