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小知县 > 第354节

第354节

作品:小知县 作者:桃花白茶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等一条条规则设立好,确保以后仓司长官换人,也能让仓司良种司有条不紊运行下去。

    现在还处于良种推广的初期,等到明年产量出来,那才惊人。

    今年第一茬冬麦种下去,明年五六月份就能看到成果了,新培育的稻子也差不多是这个时间收获。

    到时候的情形,只怕会像当初扶江县头一次收获用了土化肥的田地一样,让整个承平国震撼。

    只要吃到精心培育良种的甜头,再加上当今皇上是个有抱负的,这件事一定会长长久久推广下去。

    纵然有朝一日朝廷不推动,伟大的农夫百姓们都会自发来做。

    让更多人吃饱饭,这就是纪炀的想法。

    如今这个想法正在一点点实现。

    过了宝宝的百天,自然到十二月份,汴京大雪纷飞,可街上却格外热闹。

    如今的汴京城人越来越多,以至于早市的时候都会堵车。

    整个城里的温度比郊外高上不少,所以在这寒冬腊月,汴京百姓该逛街还是逛街的。

    谁见了这场面,不夸一句太平盛世。

    或者盛世还有些距离,但已然够承平国百姓自傲。

    他们承平国就是厉害!

    在他们府尹的治理下,街上打架闹事的,纵马驰骋的,还有喝酒耍赖的,基本上已经绝迹,便是良家女子都敢在晚上逛街吃茶,那些家规森严的人户也知道如今太平,多半都会允准。

    这种繁荣的时候,商贸肯定悄悄冒头,很多很好的商品流通得更快,这让汴京城变得更加热闹。

    不仅汴京城内百姓这么想。

    城外种上良种冬麦的人户也是这样想。

    潞州很多地方,灌江府所有百姓都是这么想的。

    那边的来信也说了各处的情况,更借着年底跟纪炀孩子诞生送了不少礼物过来,不见得贵重,但都是特产。

    潞州扶江县精美的葫芦制品,以及香粉还有新做出来的花露,更说了,纪炀家闺女从小到大的熏香跟香露他们全都包了。

    灌江府更是夸张,送来一百多头羊,全都是给纪炀的。

    现在灌江府连带着凉西州的养殖业发展得都非常好。

    不少富庶地方吃的猪羊都是从他们那边运过去,最近还在尝试养走地鸡,旁的不说,当地百姓偶尔也舍得吃些肉。

    这在之前根本不敢想。

    至于粮食更不用说,纪炀在灌江府便提过育种的事,那边百姓对纪炀的话言听计从,不用旁人说,他们自己就在试着培育好种子,现在显然有些成效。

    再加上田地都是自己的,每年只用交田税,不用交田租,还有纪炀留下的余威没什么苛捐杂税。

    几年时间,灌江府已然超过凉西州的发展。

    他们那的羊肉,水果,果干,中药,矿盐,成了周围的畅销产品。

    关外甚至有部落眼红,可惜面对铜墙铁壁的古博城,以及镇守的吴将军,还有八万屯田驻军。

    谁敢踏进一步?

    当时先皇走的时候,关外也有过想法,觉得关内转他们那么多皮毛羊群,有震慑力的皇上又不在了,说不定是好机会。

    可惜吴将军让他们知道,什么叫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有稳定的军队,这些畅销产品更是畅通无阻。

    凉西州百姓跟潞州那边还在嘀咕。

    当年他们看到灌江府就头疼,兵民都恶劣得厉害,官府甚至还问他们官府借粮食,有借无还那种借。

    现在呢?

    现在变成他们求着灌江府合作。

    纪炀怎么就不来他们那当知府知州呢。

    特别是潞州百姓,最早的时候,纪炀明明都在潞州城了,偏偏又被调到汴京,早知道那会就该齐齐拦着他,不让他走的。

    现在后悔已经晚了,只能看着灌江府眼红。

    不过这样一来,但凡只有纪炀提出的东西,他们全都纷纷响应。

    这次培育良种也一样。

    除了汴京周围的人户之外,购买更多良种的,基本都是西北这三地百姓。

    虽然现在良种供不应求,可只要有货,他们必然购买。

    依靠纪炀的名声,良种的作用还没凸显出来,便已经供不应求。

    因为他们从心底里感激纪炀。

    更感激纪炀给他们带来的生活跟转机。

    他们感谢的纪炀,这会正在皇宫,进到十二月份,皇上情绪一直不佳。

    纪炀不用看都知道,快到先皇忌日,皇上肯定会难过许久。

    他们父子之间的关系确实好。

    先皇所做的一切,也值得皇上如此想念。

    这次出发去皇陵祭奠,虽说同样带了金家,太妃等人,可进到内里的时候,还是只有太后,皇上,林大学士,纪炀四人去上香。

    太后跟林大学士体力不支,心里又难过,上过香之后便被扶下去休息。

    内里只剩下纪炀跟皇上两人。

    徐九祥先是叹气,随后才道:“这皇帝当得越久,越知道父皇都为我做了什么。”

    他能顺顺利利接管皇位,还能有这么多朝臣帮忙。

    是他爹走之前五年,甚至十年铺路的结果。

    年中的时候几个边关请求关市欺他不懂,也是父皇亲点的纪炀来告诉他内里详情。

    平日有什么错处,更有金家帮忙遮掩跟收尾,而且瞒得死死的。

    不过当这一年皇帝,他是越来越谨慎了。

    纪炀并未接话,这个时候皇上不需要他说,只需要倾诉。

    “幸好有你们,否则更麻烦。”

    “今年不管怎么样,算是稳住朝堂,边关几处有你也压下去。”

    “可还有武将,各地指挥使年后便会进京,今年若能处理了,那便最好。”

    说到这,纪炀拱手:“皇上,臣会尽力辅佐。”

    平日他在忙,皇上不见得在闲着。

    朝中各处关系,世家们什么情况,各地文官的派系,皇上是知道的,先皇也带过一年。

    但带跟自己当皇帝还是不同。

    不过有金家在,自然是不愁的。

    那金家长子金炳郡还有金学士,再加上林大学士,不是无缘无故凑到皇上跟前。

    一年的时间,已经让皇上掌握所有情况。

    说句不好听的,脱离他们,皇上已经能调配七八分。

    可年后的武将,金家便不行了。

    这点还要靠纪炀。

    作为武侯的孙儿,又有如此卓越的功勋,若不是碍着他是文臣,家中又有爵位,估计早镇守一方了。

    不是谁都能收复失地的。

    所以年后除了育良种的事,要换纪炀代替金家在皇上身边。

    纪炀又道:“等年后我们可以多去工部看看,他们一直在研究火炮,或许有些成果。这对军备来说,可是大大的提升。”

    火炮这东西,自从纪炀提出来国外有,工部投入的精力简直丧心病狂。

    再加上关市税他们分到一杯羹,更觉得人家有的东西,我们为什么没有。

    承平国泱泱大国!什么都要当第一!

    从那开始,火炮的研究便提上日程。

    工部那边自然找了纪炀帮忙,还请了韩家算术极好的韩松康进到工部任职。

    韩松康刚开始还是抗拒的,更别说还要考核。

    可听过火炮的畅想之后,考核的时候那叫一个积极。

    等知道大概流程之后,韩松康当月便手搓个炮管出来,纪炀看着那炮管精细程度简直咋舌。

    不过具体的计算,还有火药威力的配置,再加上射程远近,危险程度预测等等,那就是无休止地工作了。

    那边研究也有一两年时间,已经有些进度。

    等到年后他跟皇上去看看情况,说不定还超乎他们的预料。

    这些东西,何尝不是震慑边关的东西。

    更是皇上手中的底牌。

    这种精兵利器一出,哪个军队不想要。

    想要就要臣服,就要成为皇上的兵马。

    等各处兵马清查结束,再装备好火炮,那些边关的互市也可以开了。

    这东西的配备,更能节省大量屯兵,让兵士用于田地的建设,人力全都用来做军备,确实会拖垮一个庞大的帝国。

    这东西则还能减少兵马,让国库的军资用于民生基础建设。

    别人不懂,纪炀还不懂吗。

    纪炀慢慢跟皇上说了火炮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