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棉花糖小说网 > 文学名著 > 湘西大会战·1945 > 3、大战前的寂静

3、大战前的寂静

作品:湘西大会战·1945 作者:龚晓虹 字数: 下载本书  举报本章节错误/更新太慢

    湘西地区山高林密,交通闭塞,以往这块土地安静得不得了,很少有外人进来过。现在可不一样了,几十万大军云集在这里,把湘西的气氛渲染得有些过分紧张。刚刚换上美械装备的中国军队,一个二个劲头十足,跃跃欲试。当然,这还不是穿上新军装的原故。主要原因是这几年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不顺,他们憋窝着一肚子的火。

    中国军队真的就这样无能吗?不是。现在最高军事委员会下决心了,要誓死守住芷江机场。那么,中国参战部队便可以放开手脚大打一场了,谁都不会再为保存实力而畏缩不前了,他们要为中国军人的荣誉而战。

    第73军军长韩浚,已把部队放入阵地了,他们占据新化、安化县城,用一部分兵力同资水东岸的进犯日军保持接触,并以游击方式袭扰日军,当地的陈载华游击支队归这个军指挥。

    第74军军长施中诚,把雪峰山东麓有利地形构筑成决战主阵地,在武冈的石下江和洞口各要点构筑坚固纵深工事,并对东安、邵阳方面的日军加以警戒,同时以游击方式进行抗击。施军长非常遗憾,英勇善战的张灵甫,刚提升为少将副军长,在关键时刻去陆军大学将官甲级班受训去了,要是张灵甫在,他就不要操这么大的心了。

    第100军军长李天霞,布防在雪峰山的山门、隆回、溆浦线上,在隆回,山门等要点设置坚固工事,这是日军攻击的要害点。他们高度防范邵东、湘乡方面的来犯日军。陈光中的游击队归属他们。

    第18军军长胡琏,在沅陵、辰溪一带集结,这是一支王牌军,是陈诚的老底子,这次调入湘西归属第四方面军。陈诚给胡琏来电,让18军有所建树,奋勇杀敌立功。

    王耀武巡视阵地,他纵观布局,并非无懈可击,武阳一线的防务仍显薄弱。但是,兵力有限,战线过长,让王耀武没有好办法。新6军过来了,他又不愿把这个军拉上去,这么大规模的战役,手里没有重兵作预备队那是不行的。凭多年战场经验,除非部队打光拼完,凡是没有预备部队的仗都不好打。况且是同战斗力很强的日本军队作战,更应谨慎从事才是。

    战场情况瞬息万变,什么事情都会发生,多留一手有好处,王耀武想。第四方面军参谋长邱维达也去了前线,他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部队的问题。部队从长官到士兵,个个摩拳擦掌,精神抖擞,决心同日军大干一仗,精神可嘉。但是,他们没有真正领会湘西会战的战略意图,方面军司令部的战术要领没有传达下去,这对整个战役将会造成不良后果。

    所以他每到一处,都要向师长、团长或营长交个底,强调第四方面军贯彻何应钦总司令的战略方针,这次采取的是攻势防御,而不是专守防御。什么叫攻势防御呢?那就是先守后攻,守是为了消耗日军有生力量,攻是为了进一步歼灭日军大部或全部有生力量。

    第四方面军利用雪峰山有利地形,布置了一个袋形阵地。武冈、新化、安化三点固守,作为两翼阵地支撑点。预计日军主攻方向在邵阳公路地区,因他们配有大量装甲部队,只有这一带才利于他们进攻,所以第74军应集中步兵炮、火箭炮在公路两侧,以灵活机动的打法,多准备几道防线阵地,每道防线在达到预定目的后,可以相机转移,不是拼消耗,而是诱敌深入。只要武冈、新化、安化不丢失,尔后担任掩护的战略预备兵团,相机出动作战,就能包围歼灭敌人。

    冈村宁次几个晚上都没有睡好,他一直在想芷江作战方面的事。当他知道对方的指挥官是何应钦时,他便明白了重庆对芷江作战的战略决心。

    把陆军总司令用在湘西战场,有誓死扞卫的意思。从战役规格上看,这是一个例外,徐州保卫战是李宗仁,南京是唐生智,武汉、长沙是薛岳,河南是汤恩伯。这次却用了一个日本陆军学校培养出来的何应钦,冈村宁次感觉到有点意思,他笑了笑,顺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

    灯光有些暗,冈村宁次静静地坐在桌旁,又一次研读起情报部门搜集过来的“作战地区的军事要志”资料。其实关于芷江军事沿革的情况,他早已烂熟于心了,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这几天什么都不想看,就想看这本资料,仿佛里面还隐藏着什么秘密和玄机。

    芷江地处湖南西部,同贵州黔东地区接壤,属中国苗族、侗族、土家族等南蛮民族的聚居地,这里的山人野蛮彪悍。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历代王朝均屯重兵把守,以防西南蛮民起兵闹事。明清时期,黔东、湘西发生红号军、白号军起义,更有苗族大规模起兵,对抗朝廷。所以很早就在芷江和贵州铜仁设置州府,总督、巡抚、卫、镇、营等重要军事机构。

    让冈村宁次感兴趣的还有一道南方长城,西起铜仁,东至凤凰,以“控荆湘、扼滇贵,拊蜀而复粤”,可以说当时是“兵征数省,大帅如林”。

    职业军人对军事要地是敏感的,冈村宁次很早就注意到中国的许多要塞、关口。去年他就任派遣军总司令时,在制订进攻四川作战计划时,就发现芷江小镇的军事价值了,想不到这一生还能同它有缘。“有机会一定去看看。”冈村宁次合上书想。

    王耀武在弦月偏东的时候,从司令部的门洞里走了出来。他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卷起了他最爱抽的老旱烟。这是他早年在天津租界一家烟草公司干活时养成的习惯,他烟瘾很大,只有这种土烟草才能让他过瘾。

    烟草叶子很呛人,不要说抽,就是闻上两口也让人受不了。王耀武倒也自觉,开会的时候尽可能不抽,他怕影响别人。要抽独自在一边狠劲地抽,把瘾过足。勤务兵过来了,他是给他送大衣来的,这深山里的寒气重,湘西有句民谚:“四月八,冻死鸭。”

    王耀武的勤务兵是他山东老家的远房亲戚,跟着他已有十几年了,小名叫王老黑。王老黑把大衣披到王耀武的身上,也在一旁的大石头上坐了下来。王武耀看看他那副憨厚的样子,便递给他一支卷好的大叶子烟卷。

    他说:“老黑呀,这仗打完,你就回吧。”

    王老黑抽了一口烟,用手擦擦嘴角上的口水说:“俺不,不赶走小日本俺就不回家。”

    王耀武又卷烟叶子,他说:“小日本气数已尽,俺说他是秋后的蚂蚱,没几天蹦跶了。”“哟,”王老黑高兴地说,“这就好啦,咱老百姓可以过太平日子了。”王耀武停下手里的活,重复王老黑的话说:“太平日子。好啊,老百姓就盼过太平日子。你回去置上两亩地,盖两间房,娶个媳妇生上几个娃,安心过日子吧。”

    王老黑嘿嘿地笑:“五叔,那你呢?”王老黑比王耀武年龄大,但辈分要小一辈。

    王耀武说他也想解甲归田,回老家过老百姓的日子。可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能不能回家还得上峰说了算呀。王老黑点头说那也是。其实王老黑不知道,但王耀武是知道的。他任第四方面军司令官时,蒋介石曾找他谈过话,让他尽力为党国训练出一支精锐,日本鬼子打走了,还有身后的共产党呢。委员长开诚布公地向他交了底,仗还是要打的,如果他毛泽东能解散军队,那倒好说。你看毛泽东会解散他的军队吗?

    蒋介石摇头,王耀武也摇头。这仗到哪天才是个头呀?王耀武望着水色的月亮,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王老黑吓一跳,他站起身来问:“五叔,你哪里不舒服?”王耀武心事重重没有说话,只是把手朝王老黑轻轻地摆了摆。

    月光给大山披上一层银光,多么宁静的夜晚呀,没有枪炮声的世界就是如此的美好。

    “报告王司令。”是作战处的吴鸢,他向王耀武报告,邵阳的日军116师团出动了。兵分三路,进展速度较快。王耀武从石头上站起身来,同吴鸢处长一道朝司令部走去。王老黑跟在身后,十多年他都是这样,像个跟屁虫,形影不离王耀武。不这样不行,他有过教训,那是在上高会战时发生的事,当时王耀武是74军的军长,在茅山阵地指挥所,日军的一枚炸弹把指挥所炸塌,就因为王老黑离他五六米远,没有用自己的身子扛住房子顶子,才让王耀武埋进泥土里。王老黑把王耀武从泥土里扒出来时,哭着吼着发誓今后寸步不离他五叔。

    邵阳离芷江直线距离不过500公里,在两者之间正好隔道雪峰山。日军第116师团就是主攻衡阳的那支部队,师团长岩永旺中将,在日本军界资历深,是名战将。在攻打衡阳时,师团伤亡损失很大,后得到第六方面军冈部直三郎的补充,现有步兵、骑兵、炮兵、辎重、工兵等8个联队,兵力16000多人,是日军芷江作战的主力部队。

    岩永旺师团长把进攻部队分为左中右三路,于4月9日凌晨,悄悄从邵阳出发,到4月11日,已朝前行进了百多公里,左中右三路大军同时遭到中国军队的阻击。一时间枪声炮声惊天动地,轰轰隆隆的爆炸声,在山谷回荡,树林中飞起一群又一群鸟,它们在天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河沟水面惊飞一群野鸭,嘎嘎嘎地叫唤着。宁静的湘西被密集的炮弹划破,冲天的火光把夜空染红。

    没有见过世面的苗家寨、侗家村、土家湾,成千上万的村民惊慌失措,土匪来了?不像呀,土匪哪有这么大的动静。当天空中飞来一只只大铁鸟的时候,他们才知道打大仗了,连铁鸟都用上了。他们听人说过,打长沙,攻常德,围衡阳,就有成群的铁鸟在头上飞,它们下出的铁蛋,能把一座小楼炸到天上去。

    村民脸都给吓青了,他们拖儿带女往深山沟里钻。湘西、黔东地域有的是溶洞,那是躲兵藏匪的好地方。一个洞有时可以躲藏百十人。他们牵着牛,赶着猪朝森林里走,时不时从天上落下一颗炸弹,让这些逃难的村民心惊肉跳,浑身打颤。